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明朝历代皇帝排序顺口溜(6)

2015-05-28 11:36  兵马俑在线

第16任熹宗朱由校1620—1627年在位7年

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明朝历代皇帝排序顺口溜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年-1627年),明末皇帝。年号天启,故又称天启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父亲光宗在位仅29天便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的风波,为群臣拥立继位。因其父不得祖父明神宗的宠爱,自幼也备受冷落。神宗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在位7年内部宦官干政愈演愈烈,明朝民生凋敝、日薄西山。因嬉乐过度成病(一说曾落水,留下病根),于1627年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谥熹宗,葬于德陵,是明朝营建的最后一座皇陵。终无子,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皇帝,即后来的明思宗(崇祯帝)。

纵观天启帝的一生,固然荒唐昏聩,究竟是一个欠教育的顽童的行径,不是恶人(虽然他的昏聩对明朝造成的祸害无穷)。归根结底应归罪于天启帝的祖父万历皇帝,万历不喜长子,不关心他的教育,长子自身难保,自然导致长孙的教育更被忽视,乃至熹宗继位时据说大字不识几个,遑论朝政。熹宗终究是“凡事愦愦”(太监王体乾语)而已,对待夫妇手足的情谊不薄。病重时,信王入见,熹宗拍着榻说道:“来!吾弟当为尧舜。”熹宗对张皇后也很爱惜,使客魏终不能动摇皇后,临终时,熹宗道出心中对张皇后的歉疚,嘱咐信王要善事中宫,足见结发情意。

第17任思宗朱由检1627—1644年在位17年

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明朝历代皇帝排序顺口溜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 后世称为崇祯帝。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朱由检死后庙号怀宗,后改毅宗、思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崇祯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崇祯执政时期,对于后金,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曾经强盛的明帝国已经风雨飘摇,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也确实难寻可用之人。崇祯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

虽然明思宗期盼着明朝能在他手中迎来“中兴”,无奈前几朝的积重难返,当时天下饥馑,疫疾大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进攻,加上明思宗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前期铲除专权宦官,后期又重用宦官;在众大臣的吹捧下,崇祯高估了袁崇焕,误信了袁崇焕“五年复辽”的大话,以倾国之力打造了一条宁锦防线,结果后金从蒙古绕了过来,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

全站热点
司竹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安全生产

2015-05-28 09:50阅读

新区管委会妥善处理污水处理厂收水问题

2015-05-27 16:17阅读

质监未央分局稽查队开展贴面板质量安全监督专项检查

2015-05-27 10:13阅读

周至县气象局认真开展保密宣传月活动

2015-05-26 11:53阅读

甘亭镇多项措施开展保密宣传月活动

2015-05-25 15:01阅读

富仁镇召开上半年工作推进会

2015-05-23 13:3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