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我国文物保护走向文化自然遗产复合保护

2020-07-27 10:23  新华网

西安兵马俑在线7月27日讯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记者王立彬)文物保护离不开社会生活与自然空间,我国文物保护正走向文化自然遗产复合保护,成为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在第五届中国景区创新发展论坛暨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二届五次理事会上说,文物保护过去是保护一个点、一个面、一座桥、一个塔、一个古建筑群等,文化自然遗产保护还要保护人们的生活空间,从宫殿、寺庙、纪念性建筑延伸至人们居住的房子、工作的工厂。人们生活的历史街区、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也在变成保护对象。比如火星探测活动工作空间当天就要开始保护。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到中国女排训练基地都是保护对象,它们普普通通但是维系着人们的乡愁,是文化记忆的最可靠载体。

据介绍,随着理念更新,文物保护与社会、自然的不可分割性日益明显。过去泰山保护的是摩崖石刻,但石刻与山体不可分割,石刻内容与泰山文化不可分割,我国开创了把整体泰山作为一个项目申报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的先例。此后庐山、青城山、峨眉山、武夷山、黄山等全部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又名复合遗产或混合遗产,据自然资源部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数据,我国是世界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自然遗产、双遗产数量均位列世界第一。

第五届中国景区创新发展论坛暨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二届五次理事会于26日结束,会议就景区在复工复产中创新、文化自然遗产复合保护等取得广泛共识。文化自然遗产复合保护最重要理念一是时代传承性,二是公众参与性。单霁翔说,时代传承性表明每一代人都有保护责任,子孙后代都有文化遗存的享用权利;公众参与性就是文化遗存保护进入千家万户,不再是政府或文物部门专利,要把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交给亿万民众。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从现在起至2022年 陕西所有三级综合医院都要创建胸痛中心

2020-07-26 10:08阅读

今天有中雨 周末请勿进山游玩

2020-07-25 09:08阅读

工作扎实解民难 脱贫攻坚克难关

2020-07-23 23:21阅读

雁塔区人普办召开七人普试点综合业务培训会

2020-07-22 12:56阅读

让专业护理在高原生根开花 一位陕西护士长的“援藏心语”

2020-07-20 16:16阅读

市人大常委会赴莲湖区调研社区治理工作

2020-07-17 17:48阅读

长安区二季度物业“红黑榜”发布

2020-07-16 09:3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