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敦煌鸣沙山“牵驼人”:旅游旺季顶烈日徒步日行70公里

2019-09-04 14:50  中国新闻网

西安兵马俑在线9月4日讯 中新网兰州9月4日电 (记者 冯志军 高莹)初秋的早晨,国际旅游名城甘肃敦煌的旅游“热情”不减,当地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呈现出人流如潮、驼队如龙的壮观景象。金色的沙粒在太阳直射“烘烤”下变得滚烫起来,绵延远去的大批驼队川流不息,阵阵驼铃声不绝于耳,仿若置身于千年前的丝路古道。

8月底,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呈现出驼队如龙的壮观景象。 杨艳敏 摄

8月底,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呈现出驼队如龙的壮观景象。 杨艳敏 摄

今年38岁的王克瑞是景区里的一名“牵驼人”。他告诉中新网记者,骑骆驼是很多游客来到鸣沙山必“打卡”的项目之一。每支驼队按编号排列,少则由4至5峰组成,多则6峰,都由专门的牵驼人引领,带领骑行的游客穿梭于茫茫沙山之间。暑假高峰期,每天至少要在烈日下步行十余圈,最多将近70公里的路程。

8月底,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呈现出驼队如龙的壮观景象。 杨艳敏 摄

8月底,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呈现出驼队如龙的壮观景象。 杨艳敏 摄

“每天凌晨四点起床,五点钟就赶到景区,将骆驼牵至待客位置……”王克瑞说,每天最累最热的时候是中午两三点,这是敦煌每天温度最高的时候,本来沙子就吸热,人走到沙子上能感觉到“烫脚”,骆驼走到上面时常也会被“烫”得绊脚。有时候忙得顾不上吃饭,一天走下来人筋疲力尽,感觉“腿脚都不是自己的了”。

图为8月底,敦煌鸣沙山“牵驼人”徒步在沙漠中牵行。 高莹 摄

图为8月底,敦煌鸣沙山“牵驼人”徒步在沙漠中牵行。 高莹 摄

“踩好脚蹬,扶稳鞍子!”每迎接一组新的游客,牵驼人要不断地向游客重复骑骆驼时的安全须知,在高温中一遍遍喊下来已是口干舌燥。

王克瑞说,最忙的时候经常是一圈还没有走回来,下一批的客人就已经在等候,牵驼人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只能忙里偷闲地躲在阴凉处歇一歇,喝口茶水,然后抓紧开始下一轮的徒步。

为了保证游人的骑行安全,每位牵驼人在上岗前都要经过三个月左右的培训。王克瑞介绍说,别看这个活很简单,就这么牵着骆驼走了,必须是要有师父带的,一把手一把手传授包括系肚带、上鞍子、勒缰绳,还有怎么走路,这都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看似简单,但做起来还是很难的,首先最基本的是要保证游客的安全。

据了解,目前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服务游客的约有1300峰骆驼,400多位牵驼人。

敦煌鸣沙山“90后”养驼人小伙赵子明如今有一个自己的“小团队”,他将家里的30峰骆驼全部用于旅游项目,还雇了7个人负责照顾骆驼的“饮食起居”。

赵子明说,在旅游旺季的时候会给骆驼加饲料等“补充营养”,以前喂骆驼都是能凑合着喂一下,现在条件比以前好了,加之近几年随着收益的持续可观,对骆驼的喂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进入9月,敦煌暑期旅游高峰逐渐“降温”,牵驼人的工作也将逐渐回归平淡。夕阳西下,傍晚的微风将前一支驼队留在沙丘上的脚印轻轻抚平,牵驼人脸上裹着抵御风沙的纱巾继续向前,用脚步丈量着茫茫大漠。(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碑林区柴新新荣获陕西省自强模范荣誉称号

2019-09-04 09:50阅读

王曲街道贾里村棚改项目扫尾工作再发力

2019-09-03 12:30阅读

黄良街道“四个结合”紧密助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

2019-09-02 17:32阅读

第四届物联网产业发展与技术合作研讨会召开

2019-08-31 13:08阅读

雁塔区区委书记赵小林带队赴汉滨区深度对接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工作

2019-08-30 07:55阅读

人社部联合调研组到长延堡街道调研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2019-08-28 19:55阅读

阎良区安委办召开《陕西省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其他人身意外伤害情况统计报表制度(试行)》培训会

2019-08-27 16:2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