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敦煌降水持续偏多 鸣沙山麓发新芽

2019-08-17 13:06  中国新闻网

西安兵马俑在线8月17日讯 中新社敦煌8月17日电 (记者 冯志军 高莹)8月以来,不少敦煌市民在鸣沙山下以及敦煌城郊的戈壁滩上,惊喜地发现以前干旱荒芜的地上忽然冒出了嫩绿的新芽,有的还点缀分布着五颜六色的野花。“鸣沙山麓发新芽”的图片和视频也成为当地民众“朋友圈”里互动点赞的新谈资。

雨过天晴后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图/王斌银

雨过天晴后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图/王斌银

地处库姆塔格沙漠东部边缘的敦煌,属温带干旱内陆气候,有“中国旱极”之称。据科研机构研究,当地年平均降水量约39.9毫米,而蒸发量达2396.6毫米,局地年均降雨量仅有10毫米。

敦煌市气象局预报员张亚男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分析称,从2000年至2019年敦煌各月降水量统计可以看出,6月至7月强降水次数较多,且2010年之后强降水次数明显增多。

“近几年敦煌降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受厄尔尼诺影响,另外还与较为频繁的高空小槽波动有关。”张亚男说,从今年来看,敦煌冬季降水就偏多,1月至3月为偏多状态,5月至7月三个月降水量都持续增多,对植被的生长比较有利。

敦煌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干旱的气候是敦煌境内文物得以保存千年的重要原因,但近年来持续偏多的降水,给这些古老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今年7月7日和17日,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两次因强降雨临时关闭。前次降水量超过莫高窟以往年平均降水量。后经敦煌研究院系统排查,降雨虽未对文物安全造成影响,但有崖顶落石、窟檐漏雨等情况。(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莲湖区生活垃圾分类“互看互比互学”现场观摩推进会在环西街办召开

2019-08-16 23:45阅读

陕西作家陈彦作品《主角》获茅盾文学奖

2019-08-16 13:09阅读

临潼区人居办召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

2019-08-15 19:21阅读

区城管局召开局党委会议研究部署扫黑除恶、脱贫攻坚、安全生产、垃圾分类等近期重点工作

2019-08-14 19:41阅读

大雁塔街道组织社区书记、主任学习新《陕西省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2019-08-13 19:55阅读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县委书记张宏志一行来阎考察农业发展工作

2019-08-12 20:26阅读

胜利山上 红星闪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2019-08-11 11:0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