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公司非法删帖判刑 应对舆情变对付舆情,是走了歪路(2)

2019-11-05 19:57  钱江晚报

于是,在一些人看来,抢在负面信息还未形成全网传播的态势之前,删了传播源,掐断传播途径,是既简单又省事的一种方法。

删帖这种行为,已然成了一些企业甚至政府部门的一种普遍性的应对方式。这也是很多网络删帖公司能够生存下来的土壤和根源之一。

但显然这是念歪了舆情应对的经,走了维护良好形象的歪路。机构也好,个人也罢,如果抱有将负面信息视为洪水猛兽的心态,那么就必然会陷入信息的孤岛,无法发现问题,长期以往,必然会积重难返,最终受损的还是自身。

以企业来说,网上出现了负面的信息,至少说明某个方面出现了问题,这时企业应该做的是勇敢面对这一负面的信息,分析、查证该负面信息的真实性,弄清楚到底是企业确实存在的问题,还是他人恶意的攻击。

如果是前者,企业反省自查,解决问题,完善制度,以防止今后再犯类似的错误,从而消除消费者的疑虑,如此,企业的发展才能健康长久;如果是后者,企业要做的不是找人删帖,而应该报案,将其交由相关执法部门来解决。

如果负面信息所反映的问题真实存在,那么删帖也只能掩盖一时,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

动辄删帖的做法,不但起不到疏导舆情和平息舆论的作用,相反可能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引发网民更多的不满。

甚至还可能让事件进一步发酵升级,成了舆论关注的全民事件,从而更加不利于问题的处理和化解,让企业处于更被动的局面。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去年轰动全国的“鸿茅药酒事件”便是典型。

因此,从应对舆论的角度说,很显然,动辄删帖既不是唯一的办法,更不是最好的办法,相反是下下策,是最坏的做法。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有从这种局面中清醒过来,而是继续走在这条动辄删帖的错误应对之策道路上。

另外,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社会,如果有人以营利为目的,任意删除他人在网络上发布的没有违反相关规定的真实信息,尤其是以掩盖负面信息为目的的不正当删帖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正常权利,又扰乱了互联网的正常秩序,无疑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全站热点
区卫生健康局召开“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专题会议

2019-11-05 16:27阅读

高陵区召开区级领导带队调研村级党组织情况汇报会

2019-11-05 05:08阅读

未央区召开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2019-11-03 12:40阅读

长安区委书记王青峰调研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

2019-11-01 16:33阅读

学先进、促提升——未央区卫生健康局召开系统非公党建现场推进会

2019-10-31 09:43阅读

莲湖区召开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会议

2019-10-29 19:45阅读

阎良区组织农村信息员电商农高会观摩提升服务本领

2019-10-28 19:2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