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兵马俑在线2月9日讯 “经训不荒真富贵,家庭有礼自平安”,这是刻在凤翔周家大院内的一副楹联。明清时期,凤翔、岐山一带有四个颇具名望的大家族,分别是周家、邓家、郭家和宋家。时日至今,邓家、郭家和宋家老宅均已不在,仅剩下位于凤翔县城通文巷内的周家大院,向世人展示着数百年前,周家人的文化追求和精神信仰。
据旧版《凤翔县志》记载,周家大院的主人是明朝人周恕。周恕通过经商发了大财,在别人看来,应该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自己却认为:“富己,而无济于物,奚贵于富耶?”意思是,自己有钱了,但若不对社会作贡献,岂不是虽富而不贵吗?每逢灾年,他都会捐款捐物捐粮,救济灾民,扶助百姓,深得当地人的尊敬和拥护。
周恕不但对自己有要求,更对后代的教育十分重视。他不希望子孙倚仗自己,而成为富二代、富三代,于是对他们说:“商而富,不如儒而贫。”他教育子孙要学习经训、崇尚礼仪,家庭才能永保富贵和平安。为了警示后代,他将这则教诲拟成楹联,刻在通往后院的中门两侧,这便是“经训不荒真富贵,家庭有礼自平安”的来历。
值得一提的是,这副楹联的横批是“言物行恒”,意思是君子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说话要有根据和内涵,做事要有准则和规矩,不能朝三暮四半途而废。与“经训不荒真富贵,家庭有礼自平安”联系起来看,正是周家大院主人周恕总结自己毕生经历而得出的人生真谛——人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他挣了多少钱,而在于他是否有知识、懂礼仪、是否有修养。
正因为此,周家人才将“正谊”作为堂号,“正谊”出自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名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意思是,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这也正是“小家”与“大国”的关系,持好了家,也就是对国家的一份贡献。本报记者 祝嘉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