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兵马俑在线2月9日讯 在凤翔县虢王镇刘淡村,有一座被人唤作“马家大院”的老宅。听马家老人讲,老宅曾有一副“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的对联,这是一代代马家子孙恪守的信条,因为有了这种尊文重商的理念,才使马家的家业维系了数百载。
刘淡马家善经商。相传,康熙末年,马家的先祖靠运输发了家,后又做起了布料买卖,因善于商道,马家的生意分布川陕两地。乾隆十二年( 1747年),马家创立商号“金盛号”,一时间,门庭若市,得名“金盛马家”。这段历史,在《凤翔文史资料选辑》中也有相应记载。
如今的老宅,虽有残破,但“古朴”仍是它给人的第一印象。除过现存拴马石桩、窗棂花门、青石浮雕之外,马家大院里留下最多的就是“顾念箕裘”“永保贞吉”“天锡纯嘏”“诗书执礼”“孝弟力田”“煦延华曙”等雅味十足的青石匾额。这些雅言多出自于《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寓意美好,也透露出儒商世家马家重视做人为学的理念。
生财有道的马家,将“为学”与“做人”并重。村里的老人说,马家不光生意做得好,还出了不少读书人,如近代的留日学生马况成、马相伯、马志壮、马奎、马渊等人。而在马家大院的门口,曾有一块“贡元”的牌匾,那是清廷对贡生的一种荣誉象征,这份殊荣在整个虢王镇也只属于马家一户。
常言道: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马家走过了三百余年,虽是经商之人,但尊文的理念却是祖辈所恪守的。老宅的主人马忠孝,退休前是一名中学教师,他记得,马家有句老话是“宁可不做官,也要读好书”。正是在家族尊文的影响下,马家后人一直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称得上教育世家。
时光荏苒,那些关于马家大院的故事还在一代代的流传,而马家子孙也一直将读书求学作为己任。本报记者王星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