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兵马俑在线9月26日讯 历史上多数人认为李治作为一个皇帝是不合格。对他的评价是多是昏庸无能。尤其是欧阳修撰《新唐书》以后更甚,今天的电视里的李治更多的时候是在武则天的淫威控制之下。简直是有些惨不忍睹了。在这里说说我个人的浅见。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以往的人们在对李治进行评价的时候总是以李世民作为参考。他自己也无法从他父皇的笼罩下摆脱阴影。即使对他在位期间的政治评价,也会和贞观之治联系起来:“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叫人明了高宗的政绩。
表面上看李治在位的时候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对政治大的改动。有的人就以此认为这是李治的无能。我恰恰认为。李治的不作为就是最好的作为。他的行为就让人想起了一个成语”萧规曹随”,因为他的前辈们已经很好的为国家规划了蓝图。要做的就是继续下去。而李治很好的执行了”偃武修文”的国策。 继续沿着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正确道路开拓前进,怎么能够给他一个“昏懦”的评价呢?
对李治的评价昏庸无道的最重要证据就是他一手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他们两人并驾齐驱的时候,总是被武则天抢占了头筹。对于武则天的干政。我想是因为爱和信任。所以李治很依赖于她。高宗委托政事于武则天,虽然心甘情愿,但也不是完全放任。更何况,他还常常会命令皇太子监国,代他处理国政,而不是完全地依赖武则天一个人,而李治的后期实在是病的太历害了。史书说。 “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这时的他要治理国家没有帮手是不行了。 武则天无疑是最好的人选,武则天的野心显现主要是后期和李治去世了以后。
高宗李治的性格懦弱,恐怕不是来自早年的证明,因为即使坚持高宗懦弱的人也不能举证李治的早年行为证明。当皇帝以后,毕竟会有一些妥协。那么,那究竟是性格的证明,还是策略的证明呢?即使是隋炀帝这样的皇帝,他也有妥协的时候。当他在雁门关被突厥包围的时候,下令不再征伐高句丽,其实就是一个不得不妥协的办法,因为全国上下都在反对征高丽。妥协是政治的常态,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跟皇上的性格没有必然联系。
总之,说高宗的性格懦弱,是缺乏事实根据的。因为如果追究性格,必须到早年生活中去寻找例证,而唐高宗李治的早年,缺乏这样的证明。反而是与庶母私通一事,只能让人感到,他的性格正好与懦弱相反,那是什么呢?胆大心细、外圆内方。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