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端午|碧艾香蒲处处忙,粽叶飘香诗意长

2020-06-25 13:45  新华网

西安兵马俑在线6月25日讯 岁岁端午,今又端午

端午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古时“端”与“初”同义

“五”与“午”相通

五月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

中国的端午节

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为有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史说绝唱

端午节又凭添了人文情怀和深邃诗意

身在红尘难为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一个特殊的日子

都有它精美的意义和来历

在这样的感知里

把美好的回忆凝聚

把精彩的故事与诗意升华

粽子香,饮雄黄

艾叶香,插满堂

桃枝挂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端午习俗广

吃粽子 回味长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

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

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那跳跃在齿间的糯米

那融化在味蕾上的五花肉

那甜蜜在心间的豆沙

是美味,是传统...

龙舟竞渡激飞浪

争渡,争渡,端午龙舟竞速

竞渡之习,始于吴、越、楚

当时各地都有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海宁州志稿记载

“龙舟竞渡昔盛于长安”

龙舟赛上,鼙鼓初击

兽头吐威,万人助喊

孩童佩香囊 系彩绳 戴荷包

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

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

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不同形状,结成一串,玲珑夺目

端午有三友

艾、菖蒲和蒜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古人认为此举可退蛇、虫、病菌

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

插或悬于门上

古时端午习俗还有

挂钟馗画像

钟馗属 “赐福镇宅圣君”

他是中国传统民俗中的驱疫大神

“疫”指的就是瘟疫

古人认为瘟疫都是恶鬼作怪

故请钟馗来弹压、剿灭、祛疾、驱疫

千百年来这些流传下来的诗歌、习俗

让今人感受着端午节的独特魅力

其实端午节习俗的真正意义

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对家庭团圆的期待

一个电话

一声问候

是对亲情的慰藉

是对光阴的珍惜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市财政局副局长王琦带队督导检查临潼区“三排查,三清零”工作

2020-06-25 06:20阅读

未央区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专题研究督察问题整改方案

2020-06-24 11:44阅读

区工信和商务局安排部署辖区大、中型超市生鲜冷冻肉品疫情防控工作

2020-06-23 14:13阅读

父亲节:爸爸 我想对您说……十段“告白” 十段父子情

2020-06-21 09:10阅读

周至县司法局法治宣传走进马召镇安富园社区

2020-06-18 11:25阅读

旅客不慎遗失行李?新城区机场防疫工作组火速行动 多方联动 让行李完璧归赵

2020-06-16 17:02阅读

陕西白水:险沟道货车失速 遇县长危时得救

2020-06-14 11:0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