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内蒙古“硬核”老人孟轲:让1500余亩荒漠变绿洲

2020-01-06 14:09  中国新闻网

西安兵马俑在线1月6日讯 中新网阿拉善1月6日电 题:内蒙古“硬核”老人孟轲:让1500余亩荒漠变绿洲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有一位名叫孟柯的古稀老人。退休前,他驻守边防保家卫国;退休后,他保护生态绿化家园,用17年时间绿化了荒漠1500余亩。

阿拉善右旗位于内蒙古最西部,地处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交汇地,这里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沙漠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6.6%,是内蒙古乃至全国沙漠沙地最多、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图为孟轲在荒漠中打造一片绿洲。 受访者供图 摄

图为孟轲在荒漠中打造一片绿洲。 受访者供图

孟柯曾就职于边防部队,退休后,他回到了地处巴丹吉林沙漠中心的老家--阿日毛道嘎查中诺尔图,开始植树造林,一干就是17个年头。

“小时候,老家林草茂密,水草丰美。静谧的蓝天下是广阔无垠的草原,洁白的羊群悠闲地吃着青草,一切是那样的唯美。”孟柯说,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由于降雨量减少,人为活动增多,造成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大片植被枯死,这里成了一片不毛之地,因此被人称作“光诺尔图”。

看着养育自己的家乡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孟柯萌发了植树造林、绿化家乡的想法。他不顾家人反对,不仅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还贷款8万元,毅然决然购买了汽车、帐篷、树苗、抽水机和种植工具,一头扎进了沙漠腹地。

孟柯种植的这片林子,地处巴丹吉林沙漠中心地带,年降水量110毫米,蒸发量高达3900毫米,夏季最高温度高达40摄氏度,别说栽树,活树也会被旱死。

春天里风大,常常是头一天挖好的树坑,第二天就被沙子埋掉,有时栽上的树苗在一场风沙过后会被连根拔起,成活率极低。

由于干旱缺水,孟柯经常顶着似火的骄阳从井里拉水,一棵一颗地浇,并且每天巡视,风雨无阻,硬是在沙漠里种活了成片的梭梭。17年间,孟柯在沙漠上打了7眼井用于浇灌,他种的梭梭林也一点点扩大。

据统计,孟轲在荒芜的沙漠里种植梭梭、沙枣、杨树、榆树等千余亩,树木多达3万多株。目前,各种鸟类和动物的数量逐渐增多。

刚开始种树时,家人村民都不理解,还有人说风凉话,劝他不要犯傻了。但时间长了,老人无私的坚守和坚持感动了许多牧民。在他的影响下,当地牧民也积极参与到家乡的治沙植绿中。

牧民杨宝山说,受老人的影响,他也加入了种植树木的行列中。“现在中诺尔图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满眼黄沙的不毛之地,也变成了绿洲。来这里的游客增多了,当地牧民也靠着这片绿洲经营起牧家游,增加了自己的收入。”杨宝山说。

“我就是想给家乡做点贡献。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是。只要有需要,只要我还行,我都会坚持干下去。”孟柯说。(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异乡旅游寻“年味儿”流行 陕西成国内游热门目的地前十强

2020-01-05 10:12阅读

赵正永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2020-01-04 12:09阅读

长安路街道召开浙江汇邦置业有限公司违法销售草场坡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商品房协调推进会

2020-01-02 23:51阅读

2020年陕西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启动 提升“四力”讲述百姓故事

2019-12-31 18:18阅读

莲湖区召开城管执法中队规范化建设推进会

2019-12-30 10:46阅读

滦镇街办鸭池口村花园乡村建设成果

2019-12-27 14:30阅读

2019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峰会本月29日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举办

2019-12-25 20:1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