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庄稼保住了,农民满意了”——南水北调安徽明光工程见闻

2019-12-25 20:21  新华网

西安兵马俑在线12月25日讯 新华社合肥12月25日电(记者吴慧珺)冬天的淮河岸边,绿油油的麦苗裹着露珠,在阳光照射下灼灼闪耀。

得益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新改建的排灌站让昔日“十年九涝”的淮河两岸低洼圩区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变成肥沃的良田,年年丰产丰收。

在安徽省明光市潘村镇太平村,记者看到,电力排灌站正在往圩内调配农业用水。“感谢这个排灌站,帮我们保住了收成。”村民钟岑告诉记者,今年当地比较干旱,村子里却没缺水,顺利收了水稻;麦子也及时种下去了,长势喜人。

在明光市,像太平村这样因为南水北调工程配套建设了排灌站,真正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的村子不胜枚举。明光市水务局副局长金齐银介绍,明光市新建、拆除重建或改建排灌站28座、总装机11317千瓦,护岗河疏浚12.5公里,修建磨山防汛道路4公里。

新改建的排灌站调节能力增强,极大保障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太平电力排灌站站长丁宏培告诉记者,过去下一场大雨,要排上好几天的水;新排灌站建成后,只要一天时间,水就排得差不多了。

新排灌站大多数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操作。记者在明光市东西涧电力排灌站看到,清淤设备正在运行,水草、塑料瓶等垃圾通过传送带从闸底传输至岸上集中处理。

“只要一键开机,就能立即清理闸口的堵塞物。”排灌站站长陈宜才告诉记者,过去闸口清淤需要人到闸底手动处理,十分危险;新排灌站运行效率比以前高多了,只要坐在操作间按几个控制按钮就行。

在金齐银看来,安徽省南水北调明光工程经历了2012年至今的汛期运行,目前运行情况良好,新建的堤防防洪标准得到了提升,有效改善了保护区内农业生产的用水条件,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排灌站建设不仅保障了农民生产生活,还促进了社会稳定。

“过去汛期水排不出去,村民就集体找村干部讨说法。”丁宏培告诉记者,现在排灌条件好了,村民们打心眼里高兴着呢。尤其是今年大旱,排灌站放水十几次,庄稼保住了,农民也满意了。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聚焦课堂研讨,提高备考质量——西安市五环中学名校+教育联合体开展初三年级课堂研讨活动

2019-12-25 15:38阅读

阎良区“希望之光——助力教育信息化”公益捐助活动正式启动

2019-12-24 19:25阅读

碑林区副区长惠旋督导检查张家村街办和文艺路街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2019-12-23 17:51阅读

迎接十四运 打响环境卫生整治提升攻坚战——电子城街道办事处召开“迎十四运”社区环境卫生治理专题会

2019-12-20 17:56阅读

六村堡小学开展EEPO第四期研训活动

2019-12-19 11:42阅读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灞桥分局举办2019年环保法律法规培训活动

2019-12-17 16:35阅读

中小学寒假时间表出炉 研学线路迎来预订高峰期

2019-12-15 09:1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