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布阿拉斯加冰川编目27043条

2019-12-22 18:10  中国新闻网

西安兵马俑在线12月22日讯 中新网兰州12月22日电 (张婧)22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博士李耀军告诉记者,他所在实验室成员通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2018年卫星遥感影像和阿拉斯加地区冰川编目数据,进行人工解译,对阿拉斯加地区冰川分布现状进行了一次系统更新。

当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兰州召开《2018年阿拉斯加地区(Alaska)冰川编目》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阿拉斯加地区冰川编目包括现有冰川27043条,总面积81285km²。

截至目前,上述实验室已完成阿拉斯加地区冰川目录编制。编目数据将为研究全球变化大背景下阿拉斯加地区冰川变化评估、冰川变化的区域和全球影响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这是该实验室继中国第一次冰川编目(2002年)、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2014年)发布之后,首次发布北极区域的冰川资源调查的最新成果。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的资助。

据RGI6.0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共有冰川215543条,总面积705253km²,其中,阿拉斯加地区冰川面积占全球的12.3%,但过去50年,阿拉斯加地区冰川对海平面贡献占全球山地冰川总贡献的三分之一。

李耀军说,现有的阿拉斯加地区冰川编目所采用的遥感数据源广,空间分辨率不一,且数据源跨越时间长,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阿拉斯加地区冰川发生了显著退化,现有的冰川编目数据已不能满足准确认识冰川变化等方面的实际需要,亟需进行新的冰川编目已更好的反应该地区的冰川分布现状。

冰川是全球变化的指示器,冰川变化对于全球海平面上升、流域水资源、生态系统平衡和冰雪灾害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冰川编目是按一定规范标准,调查记录区域冰川的数量、面积、空间分布及其相关信息,是冰川研究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研究冰川变化及其影响提供本底数据。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上官冬辉介绍说,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三极冰冻圈快速萎缩,但青藏高原与泛北极的冰川由于冰川性质、气候特点等差异,快速退缩的表现形式差距较大。

上官冬辉说,阿拉斯加地区最新冰川编目数据的发布,对研究北极乃至全球冰川变化、水循环及水资源影响和三极冰冻圈变化对比与协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也为全球感兴趣北极环境研究者提供了基础数据。(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今开考 迟到15分钟不得参加当科考试

2019-12-21 17:07阅读

长安区专题调研引镇现代物流园发展

2019-12-20 16:31阅读

六村堡小学开展EEPO第四期研训活动

2019-12-19 11:42阅读

幸福新春 温暖帮扶——漳浒寨街道召开2019年冬季城乡困难群众专项救助活动安排部署会

2019-12-17 18:55阅读

中小学寒假时间表出炉 研学线路迎来预订高峰期

2019-12-15 09:12阅读

雁塔区召开投资环境白皮书制作方案讨论会

2019-12-13 09:55阅读

临潼区农机管理站党支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2019-12-11 18:2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