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山西一七旬老人开“老物件展馆” 20余年收藏见证时代变迁

2019-12-20 15:21  中国新闻网

西安兵马俑在线12月20日讯 中新网长治12月20日电 题:山西一七旬老人开“老物件展馆”2O余年收藏见证时代变迁

作者 吴琼 石俊义

“老物件能见证时代变迁,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收音机就是人们接触新闻的重要工具,我把过去的东西收藏起来,能给很多人带来回忆。”山西长治通顺和广播文化博物馆馆长马贵生20日如是说。

从木制落地钟到挂钟、卧钟,从收音机到留声机,从电视机到电影放映机……在山西长治潞州区太东街道有一家专门收藏老物件的博物馆,馆内有近1500件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老物件。

缘起收音机50余年不改初心

说起这些老物件,马贵生告诉记者,这一切收藏都起源于其儿时对收音机的喜爱。上世纪60年代,广播和收音机未曾普及,当时在其父亲工作的商店门口挂着一个木头匣子,他经常坐在门口听木头匣子里的小人说唱,父亲告诉他这是有线广播,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收音机。

图为馆内收藏的华夏牌、东方牌照相机。 石俊义 摄

图为馆内收藏的华夏牌、东方牌照相机。 石俊义 摄

由于家里生活条件较困难,买不起收音机。后来马贵生听说有一种用耳机听的收音机比较便宜,他就用积攒的几块钱买来一架简单的矿石收音机,听着耳机里传来微弱的广播声音,他为自己能拥有一架可收听广播的收音机激动。此后30余年,从矿石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到太行牌收音机……马贵生也不断更换着收音机。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电视机的普及,收音机、电唱机等逐渐被淘汰,一些家庭把收音机当作过时货处理,有的卖到旧货市场,有的拆解成破铜烂铁卖给废品站。“看到各种各样的老物件被拆解毁坏,实在可惜,就触动了我收藏老物件的念头”。

图为馆内收藏的老物件。 石俊义 摄

图为馆内收藏的老物件。 石俊义 摄

自1998年起,他就经常到旧商店和家属院附近转悠,并与收废品的人交流信息。“不管刮风下雨,只要听到有老物件的消息,我就赶过去看货,遇到合适的就收购回来”。

每收到一台老物件,他都要细心打理一番,吹干净里面的灰尘,擦洗掉上下的污垢,配齐丢失的旋纽零件,使老物件旧貌换新颜。东方红、红灯等品牌的收音机,井冈山、松花江等电影放映机……这些都是今年68岁的马贵生用21年收藏的老物件。

开设博物馆传承历史文化

从几百件到上千件,老物件越收藏越多,马贵生萌生了办博物馆能让市民来参观的想法。2008年10月3日,博物馆如愿开张。

在他的收藏品中有一组收音机系列,有500多台,从矿石收音机到新时代701,从东方红到红灯系列,让人能直观感受到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马贵生用一件件承载着年代记忆的老物件,记录着时代变迁。

因为热爱,所以执著,马贵生对老物件的收藏不仅是对文化的热爱,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开馆11年来,博物馆在收音机、收录机、电唱机的基础上,开辟了老钟表、印模故纸等十余个门类,博物馆已接待了成千上万来自各地的民众和无线电收音机及广播爱好者前来参观。

除春节期间,博物馆每天对外开放,他也时常陪参观者观赏并义务讲解。马贵生说:“我计划和学校等教育部门联系,希望把博物馆办成一个培养青少年学习的平台。”

走访记见闻撰写文史资料

自办馆之后,马贵生通过整理、利用故纸档案撰写文史资料,写文著书。同时,他也通过走访,向老人们询问一些见闻,记录下来。

多年来,马贵生不仅写了关于博物馆的情况,还写了一些长治文史资料在《长治档案》等书刊上发表。其中,《立足实物扎根史料探寻长治地区广播史》是利用馆藏故纸档案把长治地区广播事业的发展历程详实地串联起来,还原长治广播历史的真相。“希望读者读过以后,对博物馆的藏品以及长治广播历史有所了解,更好地传播文化”。(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陕西已查处涉黑恶及“保护伞”问题2683件

2019-12-20 09:17阅读

未央区卫生健康局召开流感防控工作会议

2019-12-19 10:42阅读

市人大常委会在雁塔区召开西安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履职积极分子表彰暨代表工作室规范化建设现场会

2019-12-18 09:56阅读

碑林区城(棚)改事务中心党组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2019-12-16 11:52阅读

未央区人社局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综合评估工作会议

2019-12-13 15:40阅读

长安区人大常委会部署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2019-12-12 10:41阅读

持续排查小区事故隐患 防范化解冬季安全风险

2019-12-10 17:4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