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甘肃平凉“变废为宝”:旧窑洞改良成红牛“新居”

2019-12-06 11:37  中国新闻网

西安兵马俑在线12月6日讯 中新网兰州12月6日电 (张建刚)在甘肃平凉市崇信县黄花乡凉水泉村窑洞养牛示范点,一排排整齐的窑洞里传来“哞哞”声,当地改良废旧窑洞进行规模化养殖已见雏形。

平凉,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核心地带,是“一带一路”的交通枢纽和西北地区的农产品集散地。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盛产小麦、玉米、苜蓿等作物,以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也是农业部划定的全国肉牛优势发展区域。

平凉民众素来有养牛的习惯,但普遍以家家户户零星散养为主,不仅规模小、水平低,而且养殖效益不高。

图为旧窑洞改造后外观,红牛已入住“新居”。 李宏伟 摄

图为旧窑洞改造后外观,红牛已入住“新居”。 李宏伟 摄

“助推草畜肥产业一体化发展,要重视民众。”为了做精红牛产业、创新养殖模式,黄花乡党委书记朱清源说,“当地挖掘原乡公社旧居窑洞‘背风向阳’优势,对五排132孔窑洞,维修加固,建成了具有冬暖夏凉、干燥通风的窑洞牛舍,并配套修建堆粪场、管理区”。

“窑洞养牛卫生环保、牛长势好、坐膘快、疾病少。”今年54岁的黄花乡凉水泉村农户朱占民,祖祖辈辈都以务农为生,五年前,他购买了5头牛利用以前居住的废弃窑洞养殖红牛,今年初,窑洞养牛示范点建成后,他贷款10万元,继续购买了一些能繁母牛,扩大养殖规模。

谈起养牛效益,朱占民说:“比在外打工强多了,今年就下了13头牛犊,卖了4头,挣了3万多元。”

据了解,为解决饲养户后顾之忧,崇信县为农户免费提供化肥、种子等物资。黄花乡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由当地村社干部、党员、大户带动养牛,形成“基础母牛投放式”“配股资金分红式”“党员能人加入式”三种养殖模式。

“窑洞的充分利用,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降低了投资成本,增加了养殖效益。”朱清源说:“接下来,继续推行已运行良好的模式,解决部分农户有养殖能力无养殖场地的问题,走出适合当地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明天迎“大雪”节气 最近5天陕西以多云间晴为主

2019-12-06 08:24阅读

临潼区成功举办第二届检验医学年会

2019-12-05 11:45阅读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长乐中路街道在行动

2019-12-04 10:35阅读

市妇联验收张家村街道“妇女儿童之家”市级示范点

2019-12-02 16:53阅读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12月1日施行

2019-11-30 10:25阅读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润泽到大雁塔街道调研人大代表小组工作站规范化建设

2019-11-28 21:55阅读

临潼渭北新城管委会召开安全生产暨治污减霾工作会

2019-11-27 17:2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