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兵马俑在线12月4日讯 中新网济南12月4日电 (孙宏瑗)步入12月,受冷空气影响,黄河山东段进入凌汛期,河道结冰使黄河危险系数增高。王和新自幼在黄河边长大,深知水下危险,自创以身试险、以真人实景还原险情的阻泳模式。
王和新在车上张贴印有他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的海报,宣讲阻泳知识。 孙宏瑗 摄
记者12月4日在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黄河镇王家圈村的王和新家中了解到,王家圈村坐落在黄河边,1997年整体搬迁到堤外。在他的记忆中,村里有十几个孩子命丧黄河。2011年,黄河镇有四名少年命丧黄河,8月,一名高中生因救他人不幸遇难。“孩子母亲哭得撕心裂肺的样子,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受此触动,他走上阻泳之路。
王和新从当地干货批发市场批发干果,在去宣讲的途中贩卖,赚取路费。 孙宏瑗 摄
“孩子贪玩的天性和其对水面下危险的无知,以及盲目施救等是造成溺水悲剧的主要原因。”王和新几经思索认为,远离危险水域是避免溺水悲剧发生最根本的办法。因此,他一有空就去河边巡逻,劝离靠近危险水域的人。
资料图。图为,王和新在宣讲防溺水知识。受访者供图
有的人听了劝阻就离开了,也有人不理解他的做法:“这河是你家的吗?你管得着吗?”
资料图。王和新自创以身试险、以真人实景还原险情的阻泳模式。受访者供图
2012年5月份,王和新在河边干农活时看到一群孩子在水中戏耍。“凭我的经验判断,水下有陡滩,十分危险。”他在岸边折断一棵枯死的小杨树,走入黄河。向前一步,水没过脚腕,后至膝盖,再向前走,“扑通”一声,他整个人掉进陡滩,河水没过头顶,木棍随水飘走。
资料图。图为,王和新手拿喇叭、长棍在黄河边阻泳。受访者供图
王和新抹掉脸上的泥水,露出水面。没想到,孩子们不但不怕,反而哈哈大笑,以为王和新故意蹲下吓唬他们。他将木棍捡回,再次下水,四米多长的木棍只有树梢露在水面,离岸边不足两米的水深是他身高的两倍多。孩子们这才意识到危险。
资料图。图为,王和新进入黄河中演示黄河水下的危险。受访者供图
之后再遇到类似不听劝阻的人,王和新就采取“你不上来,我下去”的做法,亲身下水,以身试险,以真人实景还原险情,并带着防溺水宣传片等资料走进学校、社区宣传,让人们知道水面以下的危险。
资料图。图为,黄河水完全没过王和新。受访者供图
王和新说,他的阻泳之路并不全是坦途。他进学校免费送课,但学校担心他宣扬不好的内容,将他婉拒。因赚钱少、需要靠妻子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来维持阻泳事业,被妻子评价为“对别人好,对这个家不好。”
没有资金项目支持,他便从当地干货批发市场批发干果,在去宣讲的途中贩卖,并在车上张贴印有他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的海报。“不购物但可以关注公众号看阻泳视频。多一个人知道,就少一分危险。”
资料图。图为,王和新在宣讲黄河水下险情。受访者供图
2017年,黄河镇探索出阻泳、扶贫相结合的模式。12个村庄的21名贫困民众,组成专职阻泳队,在黄河边开展巡逻。多所驻鲁高校的大学生也逐渐参与进来。今年夏天,黄河镇探索出“阻泳+留守儿童托管”的模式,将村镇的留守儿童集中托管,请大学生前来支教。大学生再将阻泳资料带回当地传播,以影响和教育更多人。
“无法治愈的疾病和无法抗拒的灾难导致的生命消失,没有回天之力。但可以人为避免的溺水悲剧,必须去避免。”王和新说,随着天气转凉,黄河水面开始结冰,如果冰层断裂,人掉下去极其危险。下一步,他准备在网上售卖当地农产品,将一部分营利拿出,作为阻泳公益基金。“我将把阻泳当成毕生的事业去做,走出山东,走向全国,让更多人知道水面下有危险,让溺水悲剧数字变小,哭声变少。”(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