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云南昆玉河铁路线路工:每天夜巡24公里,行走4万余步

2019-12-02 20:33  中国新闻网

西安兵马俑在线12月2日讯 中新网红河12月2日电 题:云南昆玉河铁路线路工:每天夜巡24公里,行走4万余步

作者 缪超 田瑜 任秋坛

“马上到屏边隧道了,大家在前面隧道口旁的防护门下道,休息一下再走吧。”凌晨2点,李敏对着已经行进了14公里的工友们说。

近日,记者走访云南昆(明)玉(溪)河(口)铁路,今年9月昆玉河铁路昆明至河口开行“复兴号”动车组,集边疆、贫困、少数民族于一体的滇南进入动车时代,这让在铁路上的线路工的工作由白天转至深夜。

图为线路工推着轨检小车巡查铁路。 吴宇 摄

图为线路工推着轨检小车巡查铁路。 吴宇 摄

李敏是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开远工务段河口北线路检查工区工长,他带领着几个“90后”巡线工对昆玉河线新现站至屏边站区间的线路进行检查作业。“每天晚上,要检查24公里铁路线,步行4万余步,耗时6小时。”

皎洁的月亮高悬在天空,虽已入冬但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河口,还是有湿热的风迎面吹来,李敏等几个荧光黄的身影正在铁路线上忙碌着,轨检仪与钢轨的摩擦声伴着路边蝈蝈的鸣叫冲淡了这漆黑夜里的寂静。

走过月14公里后,防护员范志国边向栅栏外走,边拿出干粮,递给一旁卸完轨检小车的李水和程军涛并说道,“来一起吃点,补充体力,今晚就剩这最后10公里的隧道了!”

范志国口中的隧道名叫屏边隧道,全长10381米,是昆玉河线最长的隧道,由于进口6公里排水沟内没有水流,导致隧道内大部分区域空气干燥炎热,并常有蛇鼠等动物。

图为线路工查看轨检小车上的数据。 吴宇 摄

图为线路工查看轨检小车上的数据。 吴宇 摄

迎着洞内吹出的热风,李敏一行人步入了这个漆黑的“深洞”。

“啪嗒、啪嗒”,周围只能听到脚步声,黑洞里好似大蒸笼一样。电筒光在黑暗的隧道里溜上溜下,没有倦怠。和电筒光一样的,还有李敏等6人徒步检查隧道线路的脚步。

由于屏边隧道较长,距离站区较远,负责线路保养维护的职工每来一次都要花费很长时间,为了能给他们更加准确的“定点”维修,李水目不转睛的盯着轨检小车电脑屏幕上的数字,一步步向前推进,每走十几米,他们都会调出标准数据进行仔细核对,对生成的数据和波形图进行分析,每一米线路,他们都要反复检查至少3次。

跟在轨检仪后面的李敏,几乎每走几步就得趴在钢轨上查看,“有些隐患是轨检仪发现不了的,必须靠肉眼的判断”。

为了防止有误差,他们一般都会多检查几次,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因为他们使用轨检仪检测出来的数据准确性,将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行的安全。

图为线路工用手工电子道尺检查铁轨。 吴宇 摄

图为线路工用手工电子道尺检查铁轨。 吴宇 摄

检查1个小时后,李敏边走,边用手拉拉被汗水打湿、紧贴在身上的黄衬衣,转身问防护员:“距离点外结束还有多久?”

防护员抬起手看看表说:“工长,点外结束时间是6点,还有1小时20分钟。”

“明白……”李敏转过身去继续检查,并自言自语地说:“还有1个小时才走得出隧道,得抓紧了。”

隧道口的信号灯灯光越来越刺眼了,经过2个多小时的徒步检查,他们终于到了隧道出口。

直到走在最后的后端拦车防护员出了隧道,上了站台,检查作业才算真正结束。而此时,他们已经推车检查了24公里,步行4万余步。(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碑林区召开“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推进暨专题片曝光问题整改部署会议

2019-12-02 15:50阅读

2019中国网络诚信大会 这些大咖将参会

2019-12-01 17:08阅读

陕西公布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职教生与普通高校生待遇同等

2019-11-30 09:26阅读

临潼区强化三支力量比干劲为脱贫攻坚打好人才基础

2019-11-28 16:35阅读

游客网上“拼团”旅游 以强制消费为由拒付尾款

2019-11-27 11:37阅读

把雁塔故事讲给世界听—— 《雁塔微光》系列微视频引发社会关注

2019-11-26 10:01阅读

“断崖式”降温来了 陕西今明有雨雪

2019-11-24 09:1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