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北京互联网法院运用区块链技术 跨链存证数据量达上亿条

2019-12-02 16:45  中国新闻网

西安兵马俑在线12月2日讯 中新社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 于立霄)北京互联网法院12月2日发布了区块链在司法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天平链”的接入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旨在加强电子数据的安全性、证据的规范性。

北京互联网法院。(资料图片)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北京互联网法院。(资料图片)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北京互联网法院建设的“天平链”利用区块链技术多方参与、防篡改、可追溯的特点,解决了互联网审判当中电子证据的取证难、存证难、认定难的问题,是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典型应用。

针对电子数据易丢失、篡改的问题,北京互联网法院依托“天平链”电子证据平台对当事人提交的全部诉讼材料进行固化,确保数据可靠;针对电子证据验证难的问题,依托“天平链”电子证据平台对上链证据进行校验并将校验结果直推法官,使验证可信。

目前,“天平链”已完成跨链接入区块链节点19个,已完成版权、著作权、互联网金融等9类25个应用节点数据对接,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的4万件案件全部上链,上链电子数据超过900万条,跨链存证数据量已达上亿条。

据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佘贵清介绍,当天发布的《天平链应用接入技术规范》《天平链应用接入管理规范》,重点针对接入平台的系统安全性、电子数据合规性以及区块链安全性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了电子数据的生成、收集、存储、传输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合规性。

此次发布的两个规范文件可从应用接入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方面,为全国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推广,提供可借鉴的北京经验。

谈及北京互联网法院将区块链技术与执行场景相结合的具体应用,该院法官熊志钢介绍说,2019年10月24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在全国率先实现在执行案件中运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截至目前,通过“一键执行”立案的执行案件有22件,当事人反响特别好。

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表示,下一步,该院将进一步优化“天平链”,探索“业务链、管理链、生态链”三链合一的“天平链2.0”新模式,打造司法体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创新实践示范平台。(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第五届柳青文学奖颁奖典礼在长安举行

2019-12-02 11:52阅读

陕西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炉 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不低于4∶6

2019-12-01 10:13阅读

狠抓问题 迅速整改 全力助推创文工作

2019-11-29 19:45阅读

张家村街道召开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控会议

2019-11-28 11:55阅读

2万余元理赔金及2019年度职工互助保障会员救助慰问活动为未央区患病职工雪中送炭

2019-11-27 09:41阅读

11月中旬生猪价格环比下跌13.5% 陕西生猪猪肉价格连降3周

2019-11-26 08:34阅读

“断崖式”降温来了 陕西今明有雨雪

2019-11-24 09:1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