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援非天津医疗专家结缘甘肃藏区:被患者需要,归而又返

2019-11-26 16:37  中国新闻网

西安兵马俑在线11月26日讯 中新网兰州11月26日电 (王丽霞)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中医院未病科诊室里,李修强语气温和地询问患者病情。牵引、推拿、按摩、复位、艾灸……一天中,他与徒弟在医疗设备前忙碌着,为患者治疗以减轻他们的疼痛。

李修强是天津市东丽区中医医院未病科医生,是天津对口支援甘南以来,前来挂职的医疗专家之一。

今年6月,本已经在临潭挂职期满的李修强,在一些民众的不舍下,又返回临潭。“很多病人和他们的家属发来信息盼着我能早点回来,我很欣慰,被人需要的感觉真得挺好。”他说道。

54岁的马肉哈是古战镇甘尼村下藏社人,由于颈椎增生、颈椎间盘突出严重,常年不能劳动。三年间去了很多医院、诊所,病症时轻时重。今年春节后,在与邻居们闲聊时,得知中医院来了一位很厉害的天津专家,马肉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李修强。

“哪里疼?疼了多久了?走路的时候感觉怎么样?睡觉时疼不疼?有没有长时间干重体力活……”李修强仔细按压着马肉哈的肩颈和腰椎部位,详细询问病情。

两个月的治疗让马肉哈身心轻松,原本以为要伴随她终身的颈椎病好了起来。此外,很多与马肉哈病情相似的患者也被逐渐治愈。

时间回到2018年11月30日,李修强从一线城市来到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同时,他也成了临潭县中医院未病科唯一的大夫。

不久前,李修强完成了在非洲的健康援助任务,回到天津。打算安心在天津工作、陪家人的他,得知医院有支援甘南的名额时,他便向上一批在临潭挂职的同事打问当地情况。

“本来没有安排我,但好几个同事在体检时被淘汰下来,恰好我的身体各项指标都没问题,这是我和临潭的缘分。”在来临潭前,医院充分尊重李修强的决定,可以选择不加入援建队伍,但他还是来了。

“每天一两个病人,剩余的时间都在做培训、教徒弟。”临潭各族患者对中医理疗知之甚少,县上医院也未设过中医“未病科”。

“治好了几个同事后,人就慢慢多了。”病人们口耳相传中,天津专家开始忙起来。他很有耐心,对所有患者的首次问诊时间都在半小时左右,并将所有人从初诊时的检查治疗情况做了详细记录。

“这些农牧民的疾病大都是由重体力劳动引发的。”厚厚三本诊疗日记中,他对甘南地区农牧民众颈椎、腰椎、关节和肌肉劳损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类。

“受病有浅深,使药有重轻。有时候病轻药重,有时候病重药轻,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要区别对待,摸索着来。”李修强说,“中医软组织损伤系统疗法”只是一个大的概念,由于患者们年龄、体质、致病原因等不同,治疗方式千差万别,康复速度也因人而异。

“大夫,你太累了,休息一下吧。”78岁的藏族阿妈马卡弟看着大夫被汗水浸透的衬衣,言语间透露着关心。上午11点,李修强连续诊治了7个病人,还有5个人在等待。

“没事儿,我不累。”他扶起老人,顺手拿过搭在脖子上的白毛巾擦了额头上的汗,继续请下一个病人做好准备。

身为医者,他理解病人的困难,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尽力让病人少花钱看好病。为了与患者无障碍沟通,他还主动找同事学习临潭方言,了解各民族群众的生活习俗。

李修强每天坚持把患者看完才吃饭休息,“晚一点吃饭,晚一点休息都没关系,不能让患者等了两三个小时还做不了治疗”。

如今,他和许多患者及其家属都成为了朋友,尽管身在距离故乡1748公里以外的高原上,李修强却不觉得孤单。(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长安区召开2019年度转业士官公开选岗现场会

2019-11-26 12:03阅读

阎良区市场监管局扎实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系列活动

2019-11-25 22:25阅读

西安市雁塔区、航天基地对口帮扶汉滨区就业扶贫基金项目正式启动

2019-11-25 08:56阅读

雁塔区委副书记、区长赵雷调研基础教育提升工作

2019-11-22 16:56阅读

张家村街道积极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活动

2019-11-21 11:32阅读

莲湖区 打开“三扇门” 让主题教育整改工作接地气

2019-11-19 19:50阅读

西大街党工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

2019-11-18 16:4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