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走近“最柔软的群体”:信息化托育服务 跑出爱的“加速度”

2019-11-22 17:35  中国新闻网

西安兵马俑在线11月22日讯 中新网上海11月22日电 题:走近最柔软的群体:信息化托育服务 跑出爱的“加速度”

作者 高志苗 郁玫

每天,上海市闵行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主任王淳都会打开托育监管平台APP,查看全区17家托育机构午餐留样、消防检查、人员变动等信息的上传情况,当平台提示从17降到0,没有“预警”时,他才安心地继续忙手头上的工作。

资料图:小朋友正在做“立蛋”游戏。中新社记者 刘文华 摄

资料图:小朋友正在做“立蛋”游戏。中新社记者 刘文华 摄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以来,很多双职工家庭面临幼儿无人照看的难题。这群“最柔软群体”即2-3岁孩子们的入托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上海积极推进托育服务,2018年出台《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的思路,鼓励社会以多种形式提供托育服务。

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李燕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早期托育机构和人员管理方面,上海有很多资金投入。上海在托育方案设计、人员培养等方面的举措在全国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推广性,对很多托幼机构有一定的辐射作用。”

位于上海西南的闵行区是很多“新上海人”的落户地,托育工作面临需求大、任务重的情况。在此背景下,闵行区提前三年完成“任务”,实现了普惠托育14个街镇的“全覆盖”,也就是说每个街镇都至少开设了一家“公建民营,政企合作”的托育机构。

“托育机构建设过程中,闵行区以普惠为导向,让老百姓有地方入托更入得起托。现已形成托幼一体、非盈利性、福利性、盈利性托育多种形式并存的格局。”王淳介绍。

同时,作为2019年上海市教育部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闵行区也在积极探索互联网+托育的模式。

运用信息化手段,闵行区为托育机构的日常管理自主研发了托育监管平台,包括视频信息监控和日常监管信息上报两大部分。全区17家托育机构每日午餐留样、消防检查、人员变动等信息在平台上可随时调阅。信息化助力上海托育发展,形成了全方位爱的“加速度”。

据王淳介绍,以前政府通过免费讲座的方式向公众普及托育知识,辐射约14万闵行居民,但相比253万常住人口来说范围还太小。

捷医APP作为闵行区居民就医服务软件,使用率较高,自然地叠加承载起托育宣传和服务的角色。家长可以通过捷医APP,建立婴儿健康档案、预约门诊、查询托育机构地址、报名等。

信息化托育不仅体现在监管和服务上,也融入到在园区的设施中。上海闵行德浦托育有限公司园长沈怡菲告诉中新网记者,孩子每天入园前都会进行机器人晨检。“小孩子不太会表达自己的身体状况,保育人员有时也会有疏漏。我们采取人和机器人双重检查的方式确保孩子安全入园。保健老师会根据晨检结果进行营养分析,进而调整菜谱。”

值得注意的是,各项托育服务在不断优化的同时依旧面临一些问题。李燕认为目前专业人才以及职前培养较为缺乏。据统计,目前上海市托幼机构共600多家,提供托育服务的托额约2.7万个,这背后是对相关师资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刚性需求。

李燕表示,未来可以通过开设职前培养,如早期儿童发展等相关专业,来对托育人员进行职前教育。引导受过系统训练的学生毕业后走进托育机构,这样托育机构的专业素养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长安区召开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联席会

2019-11-22 11:41阅读

徐家湾街道召开党工委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第20次会议精神

2019-11-21 18:43阅读

雁塔区副区长吕东国一行深入漳浒寨街道对网格大气污染源点位整改情况进行检查

2019-11-20 18:55阅读

未央区区长梁晚晴带队夜查铁腕治霾以及城市治理工作

2019-11-19 17:41阅读

深入挖掘潜力、拓展空间资源碑林区积极探索打造15分钟健身圈”新模式

2019-11-18 11:04阅读

提前谋划,查找短板——环西执法中队“迎十四运”开展动员部署会

2019-11-15 19:46阅读

桃园路街道召开“迎十四运 城市管理”专题会议

2019-11-14 14:4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