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光伏+治沙”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创新生态治理新模式

2019-11-20 11:38  新华网

西安兵马俑在线11月20日讯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20日电 题:“光伏+治沙”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创新生态治理新模式

新华社记者安路蒙

在库布其沙漠腹地,一条沙漠公路隔出了两方天地:一边是连绵起伏的黄色沙丘,几棵枯草在风沙中乱舞;另一边则是内蒙古最大光伏治沙基地,178万块光伏板拼成“蓝色海洋”,不断将阳光转化为电能,黄芪、黄芩等植物在光伏板的庇护下连片生长。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年均日照时数超过3180个小时,发展光伏产业得天独厚。在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的背景下,2017年由国家能源局批准在库布其沙漠建设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该基地总规模200万千瓦,分三期完成,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40亿度,年减排二氧化碳320万吨。同时,这里还是中国荒漠化治理的试验场,探索出“光伏治沙”新模式,可有效治沙20万亩。

记者深入光伏发电站看到,基地全部采用双面光伏板和跟踪式支架,同时吸收太阳直射光和地面反射光,实时跟踪太阳位置自动调整方向,可提高发电量约20%。截至目前,基地一期项目的发电量已超9亿度,实现产值约3亿元。

“光伏基地不光发电,还能治沙。”达拉特旗能源局副局长刘贵文介绍,一方面,基桩能固沙,光伏板能遮阴,为植物生长明显改善环境条件,治沙效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绿化治沙能减少风沙侵袭,降低光伏项目的管护成本,光伏企业自身也有治沙积极性。因此,国家电投、中广核太阳能等新能源巨头在投资建设中,每亩专门配套3000元治沙资金,用于栽植沙障、防护林和经济作物等。

光伏发电站建设正让沙漠变绿洲。一期项目已完成生态绿化工程2万余亩,光伏板间隙种满了黄芩、黄芪等中草药,一些区域还种植着红枣等经济林木,草丛中开始出现小型啮齿类动物的足迹和粪便。

生态好了,当地农牧民正成为光伏治沙的受益者。在生态修复中,不少农牧民参与承包了经济林养护工程,按照“谁养护谁受益”原则进行利益分配。同时通过沙漠旅游、光伏板保洁、物业服务等工作,当地每年可吸纳就业1200人,人均增收4200元。

“沙漠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我们经过几十年努力,在库布其沙漠治理中取得很大成效,光伏治沙则是近年来的又一创新探索。”达拉特旗委书记奇·达楞太表示,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以项目建设驱动生态治理,将过去政府花钱治沙的方式,真正变为市场化治沙,走出一条光伏发电、生态修复、扶贫利民的共赢道路。

目前,该基地一期项目已经全容量并网发电,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从防沙治沙到科学利用并举,一度死寂的库布其沙漠,正重焕生机。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莲湖区 打开“三扇门” 让主题教育整改工作接地气

2019-11-19 19:50阅读

碑林区委书记刘其智带队赴深圳市罗湖区学习考察旧城改造工作

2019-11-19 11:02阅读

碑林区司法局一行到劳动一坊社区观摩交流司法行政工作

2019-11-18 12:50阅读

加强扫黑除恶宣传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11月15日

2019-11-15 20:42阅读

健康成长 ---成长年级组十月主题活动小记

2019-11-14 16:46阅读

天猫联手西安回民街 让古城特色美食走向全国

2019-11-13 11:39阅读

陕北矿业“110/N00工法”被誉为“第三次矿业科学技术革命”

2019-11-11 21:0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