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甘肃陇西妇女不再“谝闲传” 做针线当绣娘腰杆直了

2019-10-29 17:10  中国新闻网

西安兵马俑在线10月29日讯 中新网兰州10月29日电 (张婧 艾庆龙)“刚嫁过来的时候,这里妇女们一年四季裹着头巾,除了下地干活,就是攒三聚五靠着墙根‘谝闲传’(当地方言没有主题漫天胡侃之意)。”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云田镇“媳妇”张新梅已在这里生活23年,她看到当地妇女的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过去总说‘东家长西家短’的妇女们,现在摇身一变成为绣娘,个个手艺精湛,不仅制作各种款式工艺产品,还开始订单刺绣赚得生活费,手头宽裕腰杆就直了。”张新梅说,过去拉家常的时间成了现如今生产赚钱的劳动时间。

云田镇三十里铺村民王彩琴手提已完成的刺绣茶几垫到作坊领取手工费,她向记者展示绣娘们制作的刺绣抱枕。 张婧 摄

云田镇三十里铺村民王彩琴手提已完成的刺绣茶几垫到作坊领取手工费,她向记者展示绣娘们制作的刺绣抱枕。 张婧 摄

谈话间,该镇三十里铺村民王彩琴带着装有刺绣茶几垫的手提袋,来到镇上的手工车间“小农女作坊”。她告诉记者,“这10个垫子是我近期忙完农活做得,手工费能赚100元,原先地里活干完就没事了,现在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刺绣工艺,做好了还能领到订单增加收入。”

“去年8月参加培训系统学习了刺绣的各种针法,还有成品包、桌垫、抱枕等工艺品制作。”王彩琴说自己在家经常纳鞋垫,这对于学习刺绣来说算是有一定基本功了,“之前针线活家用,而现在做针线当了绣娘,还成了赚钱的新路子,生活品质都提高了。”

日前,中新网记者走访云田镇看到,当地妇女们不仅穿着时尚,谈及现如今的生活时还侃侃而谈,普遍呈现积极乐观、信心百倍的样貌,她们说生活忙碌而充实,即使现在正值农忙时节,但仍然会在农活之后做刺绣,“有钱赚再忙也要挤时间”。

云田镇党委书记王国栋表示,当地以“非遗+文创+电商”的新经济模式,通过培训妇女做手工的方式,建立扶贫车间。在传承非遗的基础上,采取线上线下销售,让广大农村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既传播文化,又发展产业。

据了解,“小农女作坊”包括文创设计师、产品研发、培训技师、电商推广、传统绣娘等70人左右。“陇西刺绣”是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该作坊也是甘肃省首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陇西县文化馆委托专家团队分批驻扎到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所在贫困村,帮助工坊对传统工艺产品进行再设计,解决工艺难题,并提升产品品质。同时,还鼓励引进有品牌、渠道和用户的知名电商和相关企业,采取订单生产、以销定产等多种形式,扩大工坊传统工艺产品的销售渠道。

陇西县文化馆馆长陈刚说,他们通过非遗普查下乡,支持传统工艺传承人、工艺师到深度贫困村开展讲习活动,扩大传承人群培训面,提升当地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利用文化下乡、文艺演出等途径开展各类宣讲,并举办集中培训等。

陈刚说,目前,全县参与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人员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比达到30%以上,先后有5家传统工艺作坊年收益达20万元以上,人均达2000元以上,直接或间接带动3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重点突出 精准施策 全力冲刺——杜城街道全力以赴推进四季度各项中心工作

2019-10-29 11:55阅读

阎良区组织农村信息员电商农高会观摩提升服务本领

2019-10-28 19:26阅读

第三届陕西田径公开赛举行

2019-10-27 12:09阅读

灞桥区生态环境灞桥分局召开2019年排污许可证第四次工作推进会

2019-10-25 11:14阅读

“重量级”南瓜魔芋走上餐桌

2019-10-24 07:05阅读

第26届杨凌农高会新建D馆惊艳亮相

2019-10-22 19:09阅读

“农业大集”“科技大餐”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展即将聚焦世界目光

2019-10-21 21:1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