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辽宁展出246件红山文化出土文物 揭开千年文明神秘面纱

2019-10-16 16:17  新华网

西安兵马俑在线10月16日讯 新华社沈阳10月16日电(记者张非非 赵洪南)“又见红山”精品文物展于16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246件红山文化出土文物再现了红山文化的完整脉络和独特内涵,揭示了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展览以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收藏的红山文化精品文物为主体,并向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相关文博单位借展。展览共展出石器、陶器、玉器等文物展品246件,其中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48件。红山文化为世人所知的是其精美的玉器,本次展览集中了辽宁、内蒙古地区考古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精品,其中特别珍贵的文物有玉玦形猪龙、玉C形龙、玉勾云形器、玉斜口筒形器、玉人、玉凤等。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吴炎亮说,本次展览是红山文化研究工作成果的阶段性总结和汇报。通过历年来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以及其他省市与红山文化相关的考古发现,以出土文物全方位展示的形式,让观众以多元的视角感知辽河流域早期文明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红山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也是东北亚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考古学文化,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中占据独特的地位。

红山文化最初于20世纪初在内蒙古发现并被命名,但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则是在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其考古成果闻名于国内外。牛河梁遗址群的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大型祭祀平台等遗存的发现和发掘,玉人、玉凤、玉龙等具有典型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的玉器群确认,由此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探索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的这一重大课题,红山文化成为研究辽西地区文明化进程和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辽宁省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史前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家郭大顺说,以红山文化为重要代表的诸多文化类型已成为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支柱,尤其是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考古材料,充分显示出早期旱作农业兴起、母系向父系社会过渡、神权向王权社会初步转变、大型祭祀活动多样、原始古礼兴盛和“惟玉为葬”等现象。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谭家中队10月15日辖区大环境管控情况

2019-10-16 11:50阅读

临潼供电公司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营销服务工作再提升

2019-10-15 19:20阅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张家村街道组织党员干部赴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

2019-10-14 19:51阅读

雁塔区召开区委专题会研究推进对口帮扶汉滨区脱贫攻坚工作

2019-10-13 10:57阅读

第八届西部跨采会开幕 468家国际买家齐聚古城助推陕西跨越发展

2019-10-11 16:25阅读

十四运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54个场馆明年6月底全部交付使用

2019-10-09 19:16阅读

鄠邑应急管理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日活动

2019-10-08 16:2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