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银行防诈骗变迁记:从“看报记号”到大数据实时监控

2019-10-15 14:41  中国新闻网

银行防诈骗变迁记:从“看报记号”到大数据实时监控

西安兵马俑在线10月15日讯 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安全保卫部工作人员操作电脑,查看实时信息。 艾庆龙 摄

中新网兰州10月15日电 (艾庆龙 高莹)自货币产生,诈骗行为随之发生。作为金融服务主体的银行,在防范金融诈骗方面,从柜台业务员到专职“安全保卫员”再到大数据防卫,他们守卫着钱袋子的“最后底线”。

银行“安全保卫员”属银行幕后岗位,他们除保护银行安全外,也承担着防范诈骗风险等社会义务。从储蓄到排队购买理财,再到手机APP一键理财,他们在幕后默默陪伴,保障着民众合法利益。

图为“工银融安e信”(公益版)界面。 钟欣 摄

图为“工银融安e信”(公益版)界面。 钟欣 摄

近日,记者来到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安全保卫部,实地探访银行防诈骗“技能”变迁。

55岁的门斌从事安全防卫工作已有35年,现任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安全保卫部经理。他回忆说,十几年前,银行安全防卫工作侧重于防盗、防抢。但随着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的普及,诈骗事件趋于频繁,主要表现在犯罪份子冒充公职人员通过诱骗、恐吓等手段,进行诈骗。

“当时,银行工作人防诈骗技能主要是‘看报记号’。”门斌说,此前,大多汇款发生在柜台,而银行会定期将涉嫌危险账号进行登报或以文件形式传递给柜台工作人员。

“人工防范,多少会存在漏洞。”门斌告诉记者,以往,针对电信诈骗的防范,只能依靠柜员的个人经验来判断,若客户不听劝阻、执意汇款时,银行只能选择报警,让民警劝阻客户。

门斌坦言,在互联网时代,电信诈骗手段“更新换代”,犯罪分子往往会利用电子渠道让民众直接汇款转账,上述防诈骗手段往往失效,大多时候,银行只能希望民众提高安全意识。

面对日益猖獗的电信诈骗,中国工商银行于2012年独立研发了外部欺诈风险信息系统,并在全行2万多个营业机构进行布控。同时与国家有关执法机关、境外反欺诈组织、国际金融同业共享风险信息,建成风险黑、灰名单库和风险控制规则体系。

“大数据兴起让银行拦截电信诈骗有了更可靠的途径。”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安全保卫部副总经理刘录认为,银行通过数据分析,可识别可疑账户,民众在汇款前便会收到风险提示,并无法在互联网、app端进行汇款操作,有效降低了电信诈骗得逞概率。

截至目前,外部欺诈风险信息系统在甘肃范围内,为社会公众拦截电信诈骗汇款达119起,保护资金397.5万元人民币。

据了解,为增强社会公众对电信诈骗的防范能力,中国工商银行与公安部合作推出防电信诈骗公益软件“工银融安e信”(公益版)。该软件以公安机关侦破的电信诈骗案件涉案账号为基础,通过建立风险黑名单库,打造零时差响应安全工具,供社会公众免费查询账号安全性。(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高标准,严管理,振兴城管紧抓渣土管理、街面管控工作不放松

2019-10-15 10:55阅读

红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挺深入南江村督导检查改厕工作

2019-10-14 16:50阅读

雁塔区召开区委专题会研究推进对口帮扶汉滨区脱贫攻坚工作

2019-10-13 10:57阅读

凤凰路街道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走访调研活动

2019-10-11 18:27阅读

这些人的创业热情涌动全城

2019-10-10 09:44阅读

王青峰李娴调研皂河复兴工程

2019-10-08 18:32阅读

区委书记王浩检查临潼区“十一”黄金周旅游接待工作

2019-10-04 12:2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