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安徽颍上:“稻蛙共生”促绿色致富

2019-09-30 17:18  中国新闻网

安徽颍上:“稻蛙共生”促绿色致富

西安兵马俑在线9月30日讯 图为颍上县锦程农业专业合作社青蛙养殖基地航拍图 叶彪 摄

中新网合肥9月30日电 (沈云鹏 夏莹)一走进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垂岗乡陶大郢村锦程农业专业合作社,就能听见“呱、呱、呱”的蛙鸣声,每到清晨,合作社负责人陈晴和工人们便忙着在蛙田喂食、消毒。

据了解,青蛙具有生长快、抗病性强的特点,其肉质细嫩、低脂肪、糖分低,营养丰富,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合作社里,呈“回”字型的蛙田已颇具规模,蛙田中间种植水稻,青蛙则在稻田垄中觅食。

图为工人在蛙田里查看 沈云鹏 摄

图为工人在蛙田里查看 沈云鹏 摄

据陈晴介绍,该合作社养殖规模从2015年的5亩扩大到60亩,现已成为安徽省内技术较为成熟的养殖示范基地,形成了孵化、育苗、驯养及销售“一条龙”服务,实现年产值约200万元,亩产利润近2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周边农民和贫困群众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

该村贫困群众张安华就在合作社务工,她笑着说:“过去就指着家里的几亩地过日子,现在在合作社务工,平时就是喂食、打扫卫生,活不重还可以照顾家,一个月能挣千把块钱。”她表示,以后也要学“稻蛙共育”的养殖技术,在自家稻田里养蛙。

张安华所说的“稻蛙共育”是一种生态养殖技术,基本还原了青蛙自然生活环境。水稻可保护青蛙,为其遮阳,吸收蛙的排泄物,改良水质,青蛙则可消灭稻田里的害虫。

图为颍上县创益青蛙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一角 沈云鹏 摄

图为颍上县创益青蛙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一角 沈云鹏 摄

陈晴称,这种模式既节省了人工,又能提供高蛋白低脂的蛙肉和纯天然无公害的稻米,同时还降低了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避免土壤板结,实现了水稻种植和青蛙养殖双收益。

陈晴表示,合作社正积极创建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着力在蛙田销售、成品蛙养殖、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狠下功夫,探索“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工厂+农户”的发展模式,广泛吸纳周边群众尤其是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带资入股、劳动就业等方式参与到合作社发展。她说:“我们还将延伸产业链条,陆续开展青蛙饲料销售、青蛙肉深加工销售等业务,带动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

同为青蛙养殖大户的张闯,创立了颍上县创益青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占地近百亩,主要进行稻田养蛙和稻田养鳅,每亩地可产青蛙两千多斤、泥鳅百余斤、利润近两万元,所产青蛙畅销江苏、湖北、湖南等地。

张闯称,他们的青蛙和泥鳅养殖坚持走生态路线,养殖环境好,在市场上基本是供不应求。此外,蛙田里还种植了水稻。张闯说:“这种蛙田稻是完全不打农药,纯天然绿色生态稻谷,虽然产量稍微低点,但市场价格高,效益十分好。”

他还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争取让周边更多的老百姓来合作社里就业,并准备积极吸收、培育有兴趣的农户尤其是贫困群众,免费提供技术和种苗,使稻蛙种养项目得以开花结果。

据悉,颍上县水资源丰富,现已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0.2万亩,茭白、芡实与龙虾等鱼菜共生模式2万多亩。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颍上县将大力推进“四带一自”“四更一增”模式,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大力发展“水稻+”种养结合模式,积极培育以稻蛙共养、稻虾共养、稻鸭共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之路,努力实现可持续脱贫,着力构建“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收入”的产业扶贫大格局。(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长安区教育局组织开展退休老同志参观校园活动

2019-09-30 14:31阅读

2019CCIF中国卡通产业论坛—中韩动漫合作论坛成功举办

2019-09-29 17:52阅读

副县长朱璇检查医疗卫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

2019-09-28 10:21阅读

莲湖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永红调研指导市44中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

2019-09-26 16:49阅读

碑林区法院推进主题教育深入开展

2019-09-25 12:01阅读

碑林区统计局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学习“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西安党史巡回展

2019-09-23 23:50阅读

三省区216名考生在陕西参加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

2019-09-22 13:1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