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甘肃现“旱涝并存并增”新况 需减缓和适应应对气候变化

2019-09-29 22:17  中国新闻网

甘肃现“旱涝并存并增”新况需减缓和适应应对气候变化

西安兵马俑在线9月29日讯 今年夏季,有“中国旱极”之称的甘肃敦煌出现“鸣沙山麓发新芽”“芳草萋萋莫高窟”的鲜见现象。 孙志军 摄

中新网兰州9月29日电 (记者 冯志军)最近几年夏天,民众明显感到甘肃降雨量增大、空气湿润、气候变好,而对于气候变化利与弊仍存争议。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毛鸿宁29日分析称,气候变化是把“双刃剑”,西北地区出现“旱涝并存并增”新情况,需从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继续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29日举办2019年第4次例行新闻发布会。毛鸿宁介绍说,根据西北区域气候中心的监测数据,甘肃1961年至2015年,平均每10年增温0.29℃,高于全国平均每10年升高0.24℃的增温幅度。1961年至2015年的近55年间,全省平均气温升高了1.6℃。

“但降水量与大家的感受不一致,1961年至2015年,全省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降水量每10年减少3.6毫米。”毛鸿宁表示,但东西差异较大,河西地区每10年降水量增加4毫米至12毫米,河东地区每10年降水量以4到24毫米的速率减少。

甘肃是中国大陆的地理中心,是唯一受西风带、东亚季风和高原气候综合影响的省份。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原、湿地、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该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造就了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

“但气候资源相对欠丰,气侯要素年际变化较大,是典型的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毛鸿宁说,近50年来,甘肃气温上升明显,水资源短缺,冰川退化,极端气候事件逐年增多,是全国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据兰州区域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2018年甘肃省植被覆盖度为近18年来最高,戈壁荒漠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显著恢复。经济作物适种区正向北、向高海拔地区移动。

毛鸿宁认为,西北地区出现“旱涝并存并增”新情况,干旱、暴雨、沙尘暴、高温、冰雹等极端天气增多,加大了防灾减灾压力,对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从气候变化的长期趋势看,西北干旱的本底环境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必须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对气候变暖新挑战。(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周至县2019年为民办好十大实事工作1-9月份进展的通报

2019-09-29 17:23阅读

千年前的“女子十五乐坊”亮相“古代音乐文物与古琴展”

2019-09-28 12:17阅读

资源规划阎良分局召开党组织(扩大)学习会议

2019-09-27 10:41阅读

黄良街道以观摩学习助推花园乡村建设

2019-09-25 20:32阅读

临潼区税务局、财政局开展“下基层 访企情”系列活动

2019-09-24 16:38阅读

中国秦岭翠华山金秋徒步登山节欢乐开启

2019-09-23 11:52阅读

国庆假期小车免费通行 提前看看哪些地方容易堵

2019-09-21 11:1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