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古稀机长忆40年飞行生涯:胆大心细 遇险情镇定

2019-09-29 15:43  中国新闻网

古稀机长忆40年飞行生涯:胆大心细遇险情镇定

西安兵马俑在线9月29日讯 70岁东航甘肃分公司退休“老机长”刘正昌在自己家中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他重新穿上象征机长身份的“四道杠”制服。 张婧 摄

  (爱国情 奋斗者)古稀机长忆40年飞行生涯:胆大心细 遇险情镇定

中新网兰州9月29日电 (张婧 高莹)“一套起落动作要求6分钟左右完成,这就需要飞行员胆大心细,空中该干什么绝不马虎,也不拖沓。”刘正昌表示,做飞行员,责任心最重要,要有处置特殊情况的能力,每次飞行前做足准备,还要精通业务技术。

具备40年飞行生涯的刘正昌如今已步入古稀之年,他回忆说,过去的“老飞机”领航设备简单,不像现在科技发达,机上安装GPS可以对偏航、偏流现象自动修正,“那时候,我要根据飞行情况和风速,运用函数在空中准确心算出调整角度、速度和高度,这是最大的挑战。”

图为刘正昌50岁左右参加东航甘肃分公司飞行部安全飞行十周年活动时的照片翻拍。 张婧 摄

图为刘正昌50岁左右参加东航甘肃分公司飞行部安全飞行十周年活动时的照片翻拍。 张婧 摄

上世纪60年代末,国家需要大量招聘飞行员,得知消息的他报名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校(现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经过一系列严格筛查,刘正昌成为该学院一名正式学员进行系统学习。

“开设科目有飞行气象学、空中领航学、飞行原理等。”他说,“这么大个物件,有很多仪表,要飞上天、再落地。”学习之初有许多顾虑,一是速度快,再者,心里紧张。但他始终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下足功夫的他顺利学成起落基本操作,从飞行学院毕业。

后来,他到东航甘肃分公司做飞行员,一门心思想要“飞”好每次任务。“干这一行,危险系数大,人命关天。”刘正昌说,飞行中最怕雷雨风暴,有时飞一半突遇恶劣天气,机翼结冰就导致机身下坠,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绕航,或者返航等应急措施。

逐渐地,刘正昌从起初只会安全起落的学员,到具备独立操纵能力的副驾驶,再到负责安全飞行的机长,甚至教员,这一过程不止是从飞行皮夹克到四道杠制服的变化,更多的是飞行经验的积淀。

“空中有很多难以预料的突发事故。”他举例说,有一次从兰州飞银川的训练,刚过贺兰山,发动机开始抖动,机组其他成员因这一抖而陷入极度紧张中。危难之时,刘正昌给全机组打了一剂“镇定剂”,“这下边就是机场,实在不行我们就联系迫降。”

在全机组人员的默契配合下,刘正昌高效处理,坚持飞向目的地,并且安全着陆。经检修发现,确是发动机突发故障,最坏的结果是停机,所幸平安无事。“尤其这个时候,千万不能紧张,一紧张就乱套。”

现在想来,刘正昌还是有些后怕,他说,排除故障是机长要遵守的基本规章。每次飞行,他都要吸取教训,“首要任务就是安全,没有安全,其他的一切都将无从谈起。飞机起飞,直到与地面接触那一瞬间,揪着的心才能放下。”

“实际上,每次航班起飞前的准备工作从前一天就开始了,叫做预先准备,包括熟悉地图、通勤资料、停机场特殊规定,以及备降机场环境,越详细越好,以备第二天在飞行过程中,突遇紧急事件时可以从容应对。”2009年,办理退休手续的刘正昌说自己记不清驰骋高空的时间总计有多长,但是,飞行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他都熟记于心。(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陕西全省人均期望寿命77.11岁 较1958年提高了24岁

2019-09-29 10:30阅读

未央区召开《陕西省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其他人身意外情况统计报表制度》的培训会

2019-09-27 20:40阅读

“长安银行杯”第七届“创青春”陕西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各奖项揭晓

2019-09-26 21:18阅读

坚持质量兴区战略 建设“中国航空城”

2019-09-25 17:32阅读

入餐馆 进宾馆 只为安全监管

2019-09-24 09:43阅读

三省区216名考生在陕西参加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考试

2019-09-22 13:12阅读

盛世迎国庆 携手奏华章——桃园社区举办庆祝建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文艺演出活动

2019-09-20 23:4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