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中国8000年历史小米开启“国际化传播”

2019-09-01 21:21  中国新闻网

西安兵马俑在线9月1日讯 中新社赤峰9月1日电 (记者 李爱平 孙自法)第六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启幕,中外多个宾客围绕一粒具有8000年历史的小米展开探讨,并表示,愿意将这粒小米作大范围的传播,使之真正成为一粒“国际米”。

这粒小米,最早被外界热烈关注始于2002年。当时,考古部门在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发现了1500多粒粟(即小米)和黍(即黄米)碳化标本,经鉴定,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比中欧地区发现的谷子早2700年,被认定为人工栽培形态最早的谷物,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年代最早的旱作农业产物。

赤峰市政协副主席、敖汉旗委书记邱文博在致辞中表示,因为这粒小米的独特价值,2012年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3年,被中国农业部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中国少有的“双遗产”地区。此后,该旗陆续荣膺“世界小米之乡”“中国小米之乡”称号。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红山文化专家刘国祥在当天作报告时指出,敖汉小米历史价值的不断揭示,对推动敖汉旱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及敖汉小米的品牌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驻塞浦路斯共和国执行委员、教授克尔朵夫·赛冰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品尝过这里具有悠久历史的小米后,最大的想法是尽快将这里的小米推广到塞浦路斯民众的餐桌上。

她表示,自己“回国时会带一袋小米”。

与克尔朵夫·赛冰有共同想法的是来自日本德岛县的遗产专家大岛理仁,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表示,“愿意做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友好交流使者,并愿意将这粒具有8000年历史的小米的独特文化传播到日本的餐桌上。”

大岛理仁表示,作为杂粮,小米在日本民众的餐桌上暂时还不占据主要位置,但“我品尝后觉得很好,回国后一定会给予大力推荐。”

为期两天的第六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主办,共有中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塞浦路斯、希腊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参会。(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陕西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今起执行 停车服务费依合同约定按月计收

2019-09-01 10:07阅读

碑林区统计局强化基础 多措并举提升数据质量

2019-08-30 20:50阅读

未央区医保局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落实省市医保局4+7试点工作情况检查等三项任务

2019-08-29 19:41阅读

曲江街道城管执法中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模拟执法演练活动

2019-08-28 17:57阅读

解放门街道召开2019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分享会

2019-08-27 13:13阅读

从泾渭分明到千渭之会:取上游的经,治下游的水!

2019-08-26 10:17阅读

莲湖区工信交通局参加全市工业促投资稳增长工作推进会

2019-08-23 20:4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