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甘肃武威寻“诗与远方”融合发展 增生态旅游“厚度”

2019-08-29 20:09  中国新闻网

甘肃武威寻“诗与远方”融合发展增生态旅游“厚度”

西安兵马俑在线8月29日讯 图为甘肃武威市民勤县沙漠雕像。(资料图) 钟欣 摄

中新网兰州8月29日电 (艾庆龙)“70年来,该市文化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甘肃省武威市委书记柳鹏29日在兰州介绍该地文化旅游发展时说,武威基于现实条件,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文化旅游名市,2018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151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4.4亿元。

柳鹏在介绍武威旅游资源时说,该市除有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稀世珍宝西夏碑、“陇右学宫之冠”文庙、“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等人文景观外,还拥有雪山高原、森林草甸、绿洲平原、湿地湖泊、大漠戈壁等多样化的自然景观。

图为,甘肃武威市普康”田园综合体“内姹紫嫣红,昔日戈壁变“花海”。(资料图) 闫姣 摄

图为,甘肃武威市普康”田园综合体“内姹紫嫣红,昔日戈壁变“花海”。(资料图) 闫姣 摄

当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武威专场新闻发布会。

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的出土地。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命名武威,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设郡置府。

据公开资料显示,武威汉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葡萄酒文化等历史悠久,遗存丰富,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1029处,馆藏文物5万多件。

柳鹏坦言,作为传统农业地区的武威,长期以来,文化旅游产业散而不大。因此,当地官方着力构建了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武威经济升级版。

甘肃武威市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的普氏野马。(资料图) 杨艳敏 摄

甘肃武威市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的普氏野马。(资料图) 杨艳敏 摄

2017年,武威官方摒弃单纯求规模、重速度、拼资源的路径依赖和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逐步培育了历史文化游、生态观光游、民俗风情游、乡村休闲度假游、红色文化游等旅游项目,并依托丰富资源,培育形成了“马踏飞燕”复制、夏王陶瓷、酒类、养生保健、食品等为主的特色旅游商品。

发布会透露,武威高速公路实现历史性跨越,也为其文化旅游业奠定交通基础。武威现有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32万公里,高速公路达613.1公里,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网为骨架,国省道和地方高等级公路为干线,衔接顺畅、布局合理的主骨架公路网结构。

柳鹏介绍武威文化旅游产业时举例说,投资58.5亿元的全省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省列重大文旅项目——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PPP项目进展顺利;武威温泉度假村、普康田园综合体、天祝乌鞘岭国际滑雪场、冰沟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开发、民勤沙漠雕塑艺术主题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运,极大提升了产品核心竞争力。

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当地官方制订了8项旅游行业规范,培育了民勤县重兴红旗谷、古浪金水源丝路风情园、天祝大红沟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同时,重点扶持发展古浪县黑松驿镇黑松驿村和天祝县天堂镇天堂村等18个旅游扶贫重点村。

近年来,该地文化旅游活动节日纷来沓至,如天马国际文化旅游节、河西走廊葡萄美酒节、凉州讲坛、纪念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发现50周年系列活动等打响了“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柳鹏认为,随着兰张三四线、武威民用机场的建设,武威将成为河西走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成为诗与远方结合的魅力之城,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也必将实至名归。(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2019-08-29 16:15阅读

“低碳生活研究报告”出炉,西安登全国“最低碳”城市TOP5!

2019-08-29 00:00阅读

国办出台20条举措扩大消费

2019-08-28 09:17阅读

2019陕西省“体彩杯”青少年棒垒球锦标赛在西安市长安区音乐公园圆满闭幕

2019-08-26 18:31阅读

百余位“民间河长”齐聚石川河畔 一起感受水之美

2019-08-25 10:05阅读

区级领导带队到未央湖街道调研未央湖游乐园污水倒灌有关问题

2019-08-23 11:41阅读

强基础 抓创新 促提升——碑林区东关南街街道召开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

2019-08-22 09:5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