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借助5G、人工智能 上海勾勒智慧养老新画卷

2019-08-27 12:51  中国新闻网

西安兵马俑在线8月27日讯 (新中国70年)借助5G、人工智能 上海勾勒智慧养老新画卷

中新社上海8月27日电 题:借助5G、人工智能 上海勾勒智慧养老新画卷

作者 郑莹莹

资料图。 张亨伟 摄

资料图。 张亨伟 摄

在中国内地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上海,截至2018年底,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03.2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34.4%。借助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这里正在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

一张床的变化

上海于1979年在全国率先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至今还在加速加深。城市“老”得太快,公共服务供给拼命追赶社会需求。21世纪初,上海“一床难求”的说法似乎成了一种社会焦虑。

从养老床位的数据看,官方统计显示,至2005年底,上海一共有5万张养老床位;到2018年底,上海全市建成712家养老机构、14.4万张床位,初步缓解了“一床难求”的刚性需求。

提高的不止是数量。智慧养老是上海市浦东新区打造的5G网络下的7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之一。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新近开始试运营。记者26日探访时,这里已吸引一众年长者前来体验。

现场,一张“智能床”引来围观。工作人员告知,基于5G的网络环境下,这张“床”不仅可以记录老人的心率、睡眠情况等,如果遇到老人在一定时间内离床未归(比如起夜时),还会有所显示,提醒看护人员。

这里还有各种高科技,比如进门有人脸识别,可以检索“数据库”了解老人是否预约了活动、体检情况如何等;居民的健康数据还可以同步到相关大数据平台,便于健康自检与慢病筛查。

一种养老态度的转变

与科技同“跑”的是上海老年人的养老态度。

“以前七十古来稀,现在七十不稀奇。”75岁的沈庭正带领一众老年人前来体验智慧养老。

沈庭在自己的社区组建了朗诵队,时不时带领“70后”(70多岁)为“80后”(80多岁)表演。她说:“有长寿才有养老,老有所乐,就感觉自己没老,更幸福。”

已迈入“银龄一族”的陈俞说,她妈妈那一辈还是靠家庭、靠子女养老,而她这代人家里大多是独生子女,“我们这一代人养老靠子女不是办法,还是要靠社会、靠机构”。

目前,上海的养老服务格局是“9073”,即90%为居家养老、7%为社区养老、3%为机构养老。

上海正在增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数量,因为它一头连接专业机构,一头延伸至居民家庭,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基本上享受到日托、全托、助餐、助浴等各种养老服务。

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在近日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些年的实践表明,“9073”中,社区养老更受老年人欢迎,老年人更愿意在熟悉的社区、熟悉的环境中得到养老服务,因此,上海将在“9073”格局不变的情况下,重点把“7”(社区养老)这一块做好。(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市产改办任稳安副主任到电子城检查指导产改工作

2019-08-27 09:56阅读

县长任涛调研县政府政务中心工作

2019-08-26 14:15阅读

集中会诊解难题 区委书记王浩走访调研脱贫攻坚

2019-08-25 11:20阅读

未央区主要领导带队赴蓝田县三官庙镇开展脱贫攻坚

2019-08-23 12:42阅读

市教育局副局长闫秀斌一行督查灞桥区教育工作

2019-08-22 10:35阅读

区委书记赵小林带队赴江浙等地区考察学习平安建设和全科网格化建设工作——海康威视篇

2019-08-21 05:55阅读

张家村街道办事处安排部署“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工作

2019-08-19 20:5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