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稻虾田里话脱贫:驻村干部给空壳村带来的变化

2019-08-26 13:45  新华网

西安兵马俑在线8月26日讯 新华社合肥8月26日电(记者董雪)给88岁的老父亲喂完饭、洗了澡,司皮国就出门了。每天傍晚,他都要围着家里9亩多稻虾田走一走。夕阳下,看到整齐的稻田里稻穗初黄,一旁的虾塘波光闪烁,他因小儿麻痹后遗症而佝偻的身子也挺直了许多。

“我是残疾人,我要照顾我爸爸。张书记帮我搞虾塘,家里比过去强多了,能搞到活命钱了!”司皮国家住六安市姚李镇合兴村,他对记者说着驻村扶贫工作队给村里带来的变化。

合兴村地处大别山区,2016年时,村集体收入为零,是一个产业发展滞后、贫困发生率较高的空壳村。2017年,安徽省商务厅作为合兴村的定点帮扶单位,派驻了3人工作队,司皮国口中的第一书记张仕勇是队长,还有副队长徐高峰和扶贫专干马伟。

合兴村拥有较为优越的灌溉条件,自然资源并非十分薄弱。长期以来,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思想因循守旧,当地多年来只种单季水稻,村民们要么担心产业风险不敢尝试新品种,要么受限于眼界,只在传统农作物上转圈圈,一亩地仅有四五百元收益。

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张仕勇开始带着村民“吃螃蟹”,发展安徽省商务厅定点帮扶确定的稻虾种养和小南瓜产业。

作为村里种植小南瓜的第一户,从上海返乡的刘会东一家曾是村民热议的对象。“当时大家觉得小南瓜种不成,我自己心里也没底。没想到,第一年就试种成功,好多村民紧跟着也种起来了。”刘会东说,现在他不只自己扩大种植,有19个大棚,还将技术带到贫困户家,指导大家在房前屋后种起了小南瓜。

司皮国是稻虾种养的首批探索者。“我没钱,刚开始种稻养虾的钱是安徽省商务厅捐的。张书记他们三四天就到我家来一趟,看看稻虾田,还教我技术。今年又让我种小南瓜。”2018年,司皮国脱贫了。他说,高端香稻米卖到每斤6元,虾卖了6000多元,试种的小南瓜也丰产了。

真正给村民吃下定心丸的,是张仕勇带领大家打通了农作物的市场化销售渠道,让大家“只管种,不愁卖”。

刘会东至今记得,2018年张仕勇冒雨陪他送南瓜的那天。当时小南瓜第一年丰产,销售渠道还没来得及搭建,张仕勇和他一样心焦。多番努力联系好合肥的大客户后,他俩装上6000多斤小南瓜一大早就出了门,回到村里已是次日凌晨。

那之后,驻村工作队带着农产品走进大商超和餐饮企业,引进电商平台。2019年6月,7万多斤小南瓜丰收,没多久就被抢购一空。

让村干部董经山感触最深的是,在安徽省商务厅的协调下,驻村干部带大家去巢湖稻虾示范基地学习。董经山感慨,在那之前,自己大半辈子也没出去过,现在村里有100多人次出省、出市学习过,还有技术专家到村里指导。大家过去对发展产业的保守态度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

据董经山介绍,2019年全村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1.31%降到0.52%,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快速增长,2018年超过23万元,预计今年可达30万元。

“今天要把拟脱贫贫困户信息核对完,小女儿满月回不去了,心里有点愧疚”“特困户徐宏群的危房改造要施工了,一定得严把质量关”“今天到永宁水产合作社商讨扩大稻虾种养规模,带动其他贫困户增收”……翻开驻村工作队的工作笔记,记录的都是为大家解难题、谋发展的日常工作。他们早已成为村民眼中的“贴心人”。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碑林区运动员参加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获5金4银

2019-08-26 10:51阅读

唱的是秦腔 演的是生活 《长安第二碗》主创解析创作幕后故事

2019-08-25 11:03阅读

莲湖区工信交通局参加全市工业促投资稳增长工作推进会

2019-08-23 20:46阅读

未央区组团参加2019年第14届中国西安国际科学技术产业博览会暨硬科技产业博览会

2019-08-22 15:42阅读

灞桥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赴曲江考察学习绿化工作

2019-08-21 10:35阅读

守初心 担使命 找差距 抓落实 走好生态民生发展路

2019-08-20 10:22阅读

长安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

2019-08-18 13:3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