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京津冀、汾渭平原、长三角雾霾笼罩 79城启动预警措施

2018-12-02 09:35  新华网

西安兵马俑在线12月2日讯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 题:京津冀、汾渭平原、长三角雾霾笼罩 79城启动预警措施

新华社记者高敬

生态环境部12月1日消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北部正在发生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截至11月30日,已有5个城市发布了红色预警、73个城市发布了橙色预警、1个城市发布了黄色预警,启动应急管控措施。

此次受雾霾影响的地区范围广,是蓝天保卫战的3大重点区域。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组织专家会商认为,一股携带沙尘的冷空气在11月27日掠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北京、天津、河北的污染在11月28日出现明显缓解,而河南北部、山东西北部的污染尚未被有效清除。再叠加区域内趋于不利的扩散条件,新一轮重污染过程接踵而至。从11月29日凌晨到30日早,郑州市PM10小时浓度的最高值达494微克/立方米,达到短时严重污染级别。

11月29日晚,生态环境部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市发函,指导各地积极开展应对工作。截至11月30日,5个城市发布了红色预警、73个城市发布了橙色预警、1个城市发布了黄色预警,启动相应应急管控措施。

今年11月以来,北方地区已经经历了多次重污染过程。

参与会商的专家认为,从污染物排放看,自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各地持续推进火电超低排放改造、“煤改气、煤改电”“散乱污”企业整治、燃煤锅炉和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强化机动车排放管控,并在秋冬季采取重污染企业错峰生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等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同样不利的气象条件下,今年秋冬季的污染严重程度相比过去三年同期降低。

从气象条件看,今年11月以来的几次重污染过程,静稳、高湿和逆温基本同时存在,是导致重污染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气象因素。最新研究成果也表明,空气污染和气象条件之间存在相互反馈机制,不利的气象条件对PM2.5的“反馈作用”使得PM2.5浓度出现“爆发性增长”。预计此次污染过程中,区域内边界层高度低于500米,且边界层内的逆温效应会持续存在,将导致PM2.5浓度居高不下。

12月3日,随着冷空气到来,笼罩在3大区域的雾霾可能逐渐消散。

然而,近期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和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进行联合会商认为,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处于厄尔尼诺状态。受其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弱于常年,北方地区静稳天气发生概率随之增高。12月我国北方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整体偏差。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雾霾没走沙尘又来 陕西气温最高降12℃

2018-12-02 08:10阅读

紧扣工作重点 狠抓工作落实

2018-12-01 08:46阅读

高陵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检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信访投诉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2018-11-30 11:23阅读

女子冒用他人信息办护照 出入国境25次被批捕

2018-11-29 08:05阅读

今明关中有浮尘 老人儿童少外出

2018-11-28 08:06阅读

灞桥街道副主任秦凡周末带队检查辖区铁腕减霾工作落实情况

2018-11-26 17:36阅读

陕西省四部门联合印发“人才兴粮”实施意见 2020年培养400名高级工和技师

2018-11-24 13:0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