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通讯:植树造林数载,在沙漠腹地“愉快地工作生活”

2018-06-20 13:20  中国新闻网

通讯:植树造林数载,在沙漠腹地“愉快地工作生活”

西安兵马俑在线6月20日讯 航拍石西油田作业区。新疆油田供图

中新网乌鲁木齐6月20日电(记者 孙亭文)“我一个甘肃人,在沙漠里学会了游泳。”新疆油田石西油田作业区党委书记丁亮指着一个800平方米的水池自豪地告诉中新网记者。

落日的余辉里新疆石油工人在树林旁边的球场踢足球。 孙亭文 摄

落日的余辉里新疆石油工人在树林旁边的球场踢足球。 孙亭文 摄

水池坐落在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干旱和荒漠未能“限制”石油工人的想象力,该作业区另一个水池里种着江南常见的荷花,从空中俯瞰荷花为笑脸造型,“我们期望在沙漠里工作、生活也很舒心,也要有家的感觉。”

石西油田距离新疆石油城——克拉玛依大约170公里,这里的石油工人每年在沙漠里工作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要多很多,更多的时候是荒凉和孤独陪伴着他们。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如果不走出石西油田办公生活区的大门,里面绿草茵茵、树木成林、鸟语花香的景象让人“怀疑”这里怎么会是沙漠腹地?

克拉美丽气田的工人在公寓的一角聊天。 李彦霖 摄

克拉美丽气田的工人在公寓的一角聊天。 李彦霖 摄

丁亮在石西油田工作20多年,见证了石西油田从“孤独的荒漠”向“可以愉快地工作生活”的嬗变。“当年我们利用下班时间,在沙漠里先种植梭梭、红柳等抗干旱的树种,就算是梭梭、红柳也很不容易成活,这里蒸发量大、风沙也大,我们都补种了好多次,才慢慢地成活。”

孙正海是石西油田开发最初的97人之一,石西油田作业区最初给他印象是“环境相当恶劣,以前都是住在铁房子里,风沙大每天都灰头土脸的。”正是这群石油人以“我不相信种不活”的初心,开始肩扛手抬将油田废旧的钢管建成输水管道,开始在沙漠里种树、种花,“现在感觉很幸福”,他说。

如今,生活居住在石西油田作业区的石油工人约700人,这个区域还有蔬菜种植区、果树种植区等。丁亮说,现在和20年前相比,野生动物多了,兔子、狐狸、黄羊、鸟类等都可见到,“空气湿润很多,以前空气干燥,很多人鼻子经常流血。”

多年来,石西油田共种植冠榆、白蜡、山楂等耐旱、耐寒树木近15万棵,种植沙拐枣、红柳等沙生植物逾36万棵,每年培育鸡冠花、万寿菊等18个品种的花卉5余万株,建成人工草坪3.9万平方米,还在沙漠中成功种植出2000平方米水域的荷花,人均拥有绿地约1264平方米。石西油田沙漠绿化工程也荣获中国首届“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等荣誉。

石西油田是新疆油田数十年来,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里植树播绿的一个缩影。中新网记者先后到访沙漠腹地的克拉美丽气田、彩南油田等作业区,在生长着低矮灌木丛的荒漠地带,各种乔木和花草突然映入眼帘,真可谓是“惊喜”。

新疆油田准东采油厂彩南作业区经理冯业庆也在荒漠中工作了24年,他对荒漠绿化最直观的感受是“能在漫漫黄沙里看到绿色,这充满着希望和生命。疲劳一天的工人从黄沙里回到满是绿色的生活区,人的心态都不一样。”

新疆油田工人们除了植树造林外,还着重保护沙漠脆弱的生态环境。在彩南油田彩参二井维修现场,油井维修工人采用自己研发并获专利的设备进行维修,这套设备可最大程度地防止污水、污油渗透到泥土里,破坏油井周边的植被。

至2017年底,新疆油田绿地面积逾169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5.44%,绿化覆盖率近四成。2018年,新疆油田还将实施节约型绿化建设,努力保护矿区绿化建设成果,为新疆油田矿区职工和居民创造良好的环境,加速美丽矿区建设的速度。(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鄠邑加强法制宣传、促进城市管理工作不断推进

2018-06-20 10:34阅读

长安教育大讲堂2018年第三期开讲啦

2018-06-19 16:42阅读

公厕无手纸如厕遇尴尬 市民呼吁安装扫码领纸设备

2018-06-18 10:12阅读

莲湖区召开2018年第五期“追赶超越”擂台赛 | 持续深化亲商助企、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2018-06-15 23:52阅读

区中小企业促进局局长袁小川带队对未央宫街道“散乱污”企业进行联合整治

2018-06-14 21:42阅读

未央区食品药监局谭家所开展“五毛食品”专项整治工作

2018-06-13 17:40阅读

摩拜单车免押金 陕西6市开始执行

2018-06-12 12:3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