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小年”:最美不过邻里团圆饭

2018-02-09 10:38  中国新闻网

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小年”:最美不过邻里团圆饭

西安兵马俑在线2月9日讯 社区居民领对联。 贺俊怡 摄

(新春见闻)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小年”:最美不过邻里团圆饭

中新网贵州惠水2月9日电 (周燕玲)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正值中国传统“小年”,在贵州省黔南自治州惠水县的5个易地搬迁社区,万余名易地扶贫搬迁户围在圆桌前聊着家常,同吃小年夜饭。

在惠水县明田新民社区,记者看到大红灯笼高高挂,戴着围裙的妇女紧张有序地把各种菜肴分在空盘里,男人们则端着盘子穿梭于圆桌边上菜,坐在桌前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老人和小孩,吃得津津有味。

当地群众把菜装进盘子里。 周燕玲 摄

当地群众把菜装进盘子里。 周燕玲 摄

端着一碗饭的罗小韦心情激动得难以平复:没想到在离开伙塘村的第二年,同村的乡亲们还能一起吃饭,很有家的感觉。

时间倒回至2016年以前,罗小韦还是惠水县王佑镇伙塘村的一名贫困户,住在距离县城70公里外的苍莽大山里,从村里到县城需要走1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再乘坐3个小时的班车才能到县城。

“刚够吃饱饭,一年收入也就几千元。”罗小韦看着桌上22个菜开心的说,现在不一样了,一个月的收入就有四五千元。

正在吃“小年”夜饭的易地移民搬迁户。 贺俊怡 摄

正在吃“小年”夜饭的易地移民搬迁户。 贺俊怡 摄

2016年3月,罗小韦一家四口拎包入住移民安置点的新房,随后接受1个多月的免费厨师培训,在新民社区开了第一家饭馆,取名“新市民餐馆”。

坐在邻桌的王永和今年63岁,比罗小韦一家晚半年搬进移民安置点的新家,目前3个儿女在外务工,他和老伴因年纪较大在社区做环卫工人,每人每个月有近2000元工资。

“喝水靠天下雨,旱季的时候要走两个小时山路去挑水。”在王永和看来,只有搬出来才能有新生活。搬出来后,王永和在老家的11亩地被当地政府以300元每亩租来栽种果树。

目前,在新民社区入住的易地扶贫搬迁户有860户3000余人。新民社区居委会主任余存斌说,聚集全部搬迁户同吃小年夜饭,是为了让搬迁户增进邻里感情,安居乐业。

晚上20时,不少吃饱饭的老人和小孩已离开圆桌回到家里烤火,罗小韦和邻桌的王永和拼成了一桌,尽兴地喝着当地的米酒,畅聊各种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新年愿望。

航拍吃“小年”夜饭的易地移民搬迁户。 周燕玲 摄

航拍吃“小年”夜饭的易地移民搬迁户。 周燕玲 摄

贵州作为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5年来,像罗小韦、王永和这样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挪”出来170余万人,开启了新生活,减贫和搬迁人数中国最多,创造了中国脱贫攻坚“省级样板”。(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未央区慈善协会春节前慰问一线环卫工人、发放慰问品

2018-02-08 22:13阅读

未央区委书记杨建强到社区调研为群众写春联送祝福

2018-02-08 13:06阅读

阎良区城市管理局召开专题会 安排部署节前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2018-02-07 17:28阅读

新城:聚焦补齐短板抓项目 奋力追赶超越保实效

2018-02-06 17:16阅读

陕西推动健康粮油食品产业发展 大力开发全谷物营养主食等食品

2018-02-05 09:09阅读

粮食未央分局机关党支部召开2017年度组织生活会

2018-02-02 18:41阅读

碑林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再创佳绩

2018-02-01 16:5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