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天河工程”专家:柴达木盆地有望实现“空中调水”

2017-08-18 10:45  中国新闻网

西安兵马俑在线8月18日讯 中新网西宁8月18日电 (孙睿谢拉毛)记者18日从青海省海西州委宣传部获悉,“天河工程”考察团日前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考察后表示:“柴达木有望实现‘空中调水’,解决柴达木地区干旱少雨的情况,为中国‘聚宝盆’绿色生态发展提速。”

“天河工程”是指基于大气空间的跨区域调水模式,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再分配。

在海西考察期间,考察团一行先后考察了德令哈市巴音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鲁克湖-托素湖生态环境治理,赴格尔木市参观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考察玉珠峰“天河工程”试验现场和沱沱河水文资源情况。

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张楚汉介绍说:“‘天河工程’就是利用声波发射,把云层里的水汽通过振动后,小水滴凝结成大水滴掉落下来形成雨水,解决三江源区、西北地区的干旱问题。从目前我们做的工作来看,还是很成功的,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思路很好,技术路线正确,而且前景非常光明。大西北主要问题是缺水,假如解决了水的问题,对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福祉都能积极作用。”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天河工程”有望每年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地区分别增加降水25亿、2亿和1.2亿立方米,中远期有望实现每年跨区域调水50亿立方米,大约相当于350个西湖的蓄水量。

“天河工程”及未来南水北调“空中走廊”构想,有助于实现青藏高原地区生态效益最大化,促进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自古以来靠天吃饭,这个项目就是充分利用天上的云水资源,实现‘空中调水’,为人类造福。项目在科学上很前沿,但也有很多问题要解决。项目成功以后对我国水资源紧缺地区在水利、民生、农业、环境和生态等方面将会有重大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表示。

海西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州域主体是素有中国“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面积约26.5万平方公里,资源丰富,各类矿藏潜在经济价值达17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上。州域内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面积25.6万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资源较为丰富、惟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未央区安监局联合供电系统对建材市场箱式变压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2017-08-18 09:49阅读

北院门街道贡院门社区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2017-08-17 18:46阅读

长安区长王强前往亲商助企联系单位开展走访活动

2017-08-17 10:41阅读

未央区财政局传达区“五个走在前列”二季度汇报点评会精神

2017-08-16 17:49阅读

上半年陕西“文化营收”363.8亿元 大唐不夜城营收增速高

2017-08-16 02:49阅读

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携东旭集团来未央区考察对接项目

2017-08-15 10:44阅读

碑林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宏联赴中贸广场开展亲商助企活动

2017-08-14 16:5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