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四川茂县山体垮塌发布会:地灾应急专家回应热点问题

2017-06-26 10:35  四川在线

西安兵马俑在线6月26日讯 茂县“6·24”特大山体滑坡的原因是什么?

灾害与“5•12”汶川特大地震是否有关系?

地处灾害多发地带的村庄为什么没有搬迁?

未来是否还存在隐患?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梁现瑞 王成栋 寇敏芳)这些你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请听——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答记者问。

6月25日下午,“6·24”特大山体滑坡灾害第六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到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许强教授和裴向军教授现场答疑。他们在汶川特大地震后多次到阿坝州研究地质情况。

谈监测:岩体崩塌地带植被茂密,遥感手段难以发现隐患

有记者问,在全省对地质灾害排查非常重视的背景下,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地灾,有没有可能预警?

对此,许强介绍,在全省拉网式排查中之所以没有监测到新磨村的地灾隐患,客观原因是:发生崩塌的山海拔3400多米,离受灾村高差1250米,无人居住,山体陡峭,人很难上去。虽然国土部门在汶川地震后做了很多排查,但由于现在的排查主要是人力排查方式,依靠地质人员调查,只能到一定的高处。在难以到达的高处发生了什么,很难知晓。

人上不去的情况下,能否运用高科技手段监测?许强介绍,客观原因是,崩塌地带植被茂密,受其遮挡,即使高精度的卫星遥感也难以拍摄到坡体的变形,现有遥感手段也很难发现隐患。

谈关联:地震给岩体带来“内伤”,山顶受影响更大

叠溪镇历史上曾发生过地震,茂县也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之一,有记者提问,这次地质灾害是否与之前的地震相关?

裴向军说,地质灾害发生地处于松坪沟断层,历史上地震频发,包括1933年叠溪地震和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1933年叠溪地震对当地的影响超过汶川地震。地震带来的是深度岩体损伤,也就是“内伤”,而不是“皮肤病”。

许强也认为,几次大地震与这次发生的灾害有关系。汶川地震,对山体造成震裂松动,一旦降雨,就会诱发地灾;同时加上当地山高,导致高层放大效应(鞭梢效应),即山顶部分因为地震的变形会更大,就像鞭子的末梢一样。

此外,强震还有长期效应,一场大地震往往影响数十年,比如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的影响是60年。汶川地震只过去了9年,我们必须做好长期防灾的准备。

谈搬迁:没有发生地灾前,人们不愿意搬

既然此处位于地震带,历史上多次受到地震影响,为什么政府不动员群众搬到其它地方去?

对此,裴向军说,确定是否搬迁,要征求老百姓的意见。没有发生地灾前,新磨村人口密度不大,和周围的村落相比,这里的生产生活条件很不错,还有花椒种植和旅游产业。在没有发生地质灾害前,人们不愿意搬到生产生活不方便的地方。

谈未来:更多高科技手段进行地灾监测和排查

一般大型地质灾害发生后,都会有伴生地质灾害,灾害周边是否还存在隐患点,会不会引发其他灾害?

对此,许强说,我省已组建滑坡区周边地质灾害排查组,正在对周边的灾害进行排查,这是一个地震高发区,也是地质灾害易发区,“要说完全没有灾害是不可能的,我们会尽量找出来”。

下一步,将动用更多的高科技手段来进行监测,包括卫星、飞机、无人机,利用这些手段来逐渐发现隐患,尽可能避免灾害的发生。

同时,群测群防,是成功防范很多灾害的非常重要的措施,通过演练、对每家每户作培训、培养观测员,让老百姓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状况。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落实门头牌匾“两严格”制度 —碑林区城市管理局成立门头牌匾登记备案现场审核小组

2017-06-26 09:51阅读

长安区人大代表核查王莽街道脱贫攻坚工作

2017-06-25 17:36阅读

未央“您让人,我点赞”——辛家庙街道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

2017-06-24 11:43阅读

市卫计委刘顺智主任督导蓝田健康扶贫工作

2017-06-23 18:23阅读

陕西打造“阳光警务”提高执法公信力

2017-06-23 11:00阅读

公安临潼分局秦陵派出所对辖区单位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2017-06-22 18:38阅读

临潼区零口街办南韦村“四到位”坚决扫清秸秆消除焚烧隐患

2017-06-22 12:16阅读